2010年5月21日 星期五

帶病投保 無法理賠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

大部分保戶投保時都知道要誠實告知過去的相關病史,且應在要保書寫清楚。但金管會保險局發現,很多人以為只要誠實告知過去病史,未來罹患同樣疾病時住院就可獲得理賠;其實則不然。

保險局表示,醫療險是不理賠「既往症」,這跟有沒有誠實告知沒有關係。只要是保戶投保之前就已發生的疾病,便不在承保範圍內。

另外,「帶病投保」跟「既往症」一樣,都不在醫療險的保障範圍。依據醫療險契約,醫療險承保的「疾病」,必須是保險契約生效日起才出現的疾病,如果保戶在投保前已罹患疾病,醫療險不會理賠。

如果保戶過去沒有特殊病史,很少就醫,但覺得最近身體怪怪的,最好也告知保險公司,以確保自身權益。

這種情況,保險業者稱之為「自覺症狀」,也就是自己感覺到身體已經出毛病,但從來沒去就醫。例如女性自己摸到胸部有腫塊,或時常吃檳榔的人發現嘴巴出現異常的嘴破或突然不斷打噴嚏。

有些民眾感覺自己身體似乎出了毛病,在就醫前趕緊先投保,以領取保險金,這就是典型的「逆選擇」。為避免民眾感覺身體不對勁時才趕快投保,壽險公司都會設定「免責期」或「觀察期」,約是30天到90天,以篩選出這種逆選擇的保戶。在免責期或觀察期內,一旦保戶身體出狀況而去就醫,保險公司便不負理賠責任。

經濟日報 2010/05/19

我做投資時 一定要做資產配置嗎?

【啟富達國際 總經理 趙靜芬】

許多理財公司或人員,經常在行銷時提到投資時「資產配置」可以達到分散風險目的,或在報章雜誌上,也常看到各投資機構提供未來資產配置的建議,造成很多投資人,誤以為作投資就是一定要作資產配置,然而資產配置並非人人需要。

「資產配置」一詞源自於西元2000年之後,全球委外代工趨勢形成,投資人驚覺全球股市的相關係數變大,連動性增加,在美國科技網路泡沫化發生後,全球股市一併重挫,無一地區倖免,一次股災就讓許多人的財產因而大幅縮水,此時,投信投顧業者便開始提出「透過資產配置達到分散風險」的做法,於是2001年就開始推出全球平衡型或組合型基金,在各行銷通路開始教導銀行或行銷人員資產配置的重要性。

但其實真正所謂的「資產配置」是指相關性低或負相關金融投資工具的組合,其目的是為了“穩定獲利,降低波動風險”,才能有效的真正分散風險。例如:股票配債券,長期來看,通常股票在下跌時,債券表現是上揚的。

但我們發現坊間有許多的行銷人員及投資人員誤用了資產配置的觀念,殊不知不得法的分散投資,反而對整個投資獲利及理財結果,造成一定負面的影響,而資產配置對金額較大(指100萬以上)的投資,確實可發揮風險分散的效果,但就小額(通常指未滿100萬者)投資來看,效益並不大;像風險屬性較高的年輕人或小額投資人,做了資產配置或投資標的太多,因有限的資金,無法達到資產效率化,反而降低了獲利,也沒有太多的時間做管理。

通常,資產配置是投資機構針對大額資產的人所做出的投資組合,而且都有專業人士在把關,動則就是千萬或上億元的資金所作的配置與組合。

因此,小額的投資或積極型的投資人,就無須談到“資產配置”或基金組合動輒超過10支以上,您必須考量自己的資金成本和多頭市場的時間成本,將其「有限的資金作有效率的運用」也就是「資產效率化,本金極大化」來追求較高的獲利,而非迷思在“資產配置”或“投資組合”等字眼上。

其次,投資以賺錢為前提,資產配置也非在每個時間點都需要做,當景氣邁向擴張,央行開始調高市場利率時,此時,您就不能購買政府公債,因為升息會讓債券價格滑落,您就不能做股債配置,應將投資資金放在股市上才會有較好的報酬 ; 若當央行開始調降利率,代表經濟景氣開始有趨緩的疑慮,此時,就要在帳戶內作資產配置,以降低未來股市所產生的波動風險。

所以,作投資時,並非每個人或每個時間點,都需要做資產配置,而應掌握每個人的資產狀況/理財目標/風險屬性,以及市場景氣的變化,來決定資產配置的與否。

啟富達國際 2010/05/20

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債市-20100514

〔美國債市〕公債價格上漲,因歐洲債務憂慮及股市下挫
美國公債價格週四上漲,因歐元下滑且股市走勢掙紮,強化了避險公債的吸引力。

數據顯示就業市場改善幅度不大,股市受創,而歐元兌美元跌回至近上周觸及的14 個月低點,顯示對歐元區的信心還是不振。但公債價格升幅有限,今日標售的160 億美元30 年期公債結果有些令人失望。得標利率比二級市場30 年期公債的收益率要高。指標10 年期公債收益率報3.55%,同昨日240 億美元10 年期公債標售的得標利率相若。

最近歐元區的債務危機給避險公債很大提振,盡管歐盟祭出1 萬億美元的拯救計劃,且葡萄牙和西班牙也公佈緊縮財政的措施,但這個問題仍令投資人緊張。一些分析師擔心,歐洲的新緊縮財政措施將削弱復甦剛起步的全球經濟。其他人士則對拯救計劃能否見效存疑。公債收益率已回到接近上週四大漲前的水準。密切關注匯市是美國公債市場的新題材,這是歐元區危機的結果。歐元兌美元週四跌至一周低點,兌瑞郎創新低,因擔心歐洲嚴苛的緊縮財政措施可能令經濟成長放緩。週四的30 年期公債標售是本周780 億美元公債發售的最後一批。週二和週三的三年期和10 年期公債標售都獲得了相對強勁的需求。盡管得標利率高於預期,但整體而言不是完全失敗,這限制了公債的跌勢。

30 年期公債升20/32,收益率由週三尾盤的4.48%降至4.45%。兩年期公債升1/32,收益率由0.87%降至0.85%。週四的初請失業金數據提醒投資人美國經濟仍在掙紮著走出1930 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初請失業金人數減少對經濟而言是好事,但此次減少是因為上修了上周的數據,且整體人數多於分析師預期。

〔台灣債市〕殖利率收高,台股大漲令債市進一步承壓
台灣主要五年公債殖利率週四收高,因受美債價格下跌以及台股大漲等利空的影響。尤其是台股在尾盤的漲幅進一步擴大,令債市承受較大賣壓,99/1 殖利率因而上彈。交易商指出,今日亞洲主要股市普遍表現亮眼,尤其是大陸股市更出現明顯的彈幅,雖然市場以跌深反彈視之,但對債市仍會造成一定程度的壓力,預料短線99/1 殖利率將呈現震蕩向上的走勢。

台股加權股價指數終場大漲2.21%至7,770.57 點。本地時間14:34,上證綜合指數則漲2.02%報2,709.352 點。美國公債價格週三走低,30 年期公債價格回落逾一個大點,因歐元區採取的遏制預算危機的最新舉措推高股市,令公債避險吸引力減弱。指標10 年期公債價格回落15/32,收益率報3.59%,週二收報3.53%。

交易員表示,近期國際金融市場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影響,多空訊息令指數震蕩幅度加劇,在缺乏明確方向的狀況下,台債殖利率也將維持區間波動的走勢。

此外,籌碼流向也牽動債市的走勢。一證券商主管稱,金主型金融機構的操作動向是市場觀察指標,"近期他在長券好像站在賣方,相較於過去的只進不出,操作策略似乎改變。"不過也有另一券商交易員指出,該金融機構上月的買超金額較3月明顯萎縮,但以其資金累積的速度推估,預料本月仍會出手買進籌碼,帶動殖利率向下的機會存在。

〔股市〕-20100514

〔美國股市〕下挫,思科及Kohl's管理層對經濟復甦出言謹慎
美國股市週四收跌,科技企業思科和零售商Kohl's Corp 對經濟的悲觀言論為美國經濟復甦強勢蒙上了一層疑雲。思科警告指就業市場仍疲弱,Kohl's 稱不能確信經濟即將復甦,這凸顯了投資人中的悲觀氣氛。對歐元區主權債違約的擔憂已令人氣受壓。另外,經濟報告顯示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僅小降,未能對月度就業數據大幅改善構成支撐,且預示失業率將居高不下。

道瓊工業指數收跌113.96 點,或1.05%,報10,782.95 點;標準普爾500 指數收挫14.23 點,或1.21%,報1,157.44 點;Nasdaq 指數回落30.66 點,或1.26%,報2.394.36 點。本周首三日,標準普爾500 指數大漲5.47%,為去年7 月來最大三日升幅,上周該指數暴跌6.4%。標準普爾零售股指數大跌3%,投資人在週五4 月零售銷售數據公佈前表現謹慎。上周公佈的4 月同店銷售數據疲弱。

房屋建築商類股也大跌,因政府為購房者的稅務優惠已到期,投資人擔心該行業前景。美國鋁業大漲2.7%,報12.80 美元,扶助支撐道指,因預期如果中國上調電價可能令全球鋁供應減少,鋁價或上漲。紐約證交所,美國證交所和Nasdaq市場共有約88.5 億股易手,低於去年日均預估值96.5 億股。紐約證交所上漲個股和下跌個股比約為1:2,Nasdaq 市場上漲個股和下跌個股比約為5:8。

〔歐洲股市〕小漲至5月3日來最高收位,但投資人擔心緊縮財政措施影響
歐洲股市週四小漲,因英國電訊(BT)和Sainsbury 的業績強勁,抵消了歐洲財政緊縮措施可能導致經濟成長放緩的擔憂。泛歐績優股指標FTSEurofirst 300 指數盤中走勢震蕩,終場收高0.1%,報1,049.89 點,為逾一周最高收位。該指數昨日大漲1.3%,本周迄今升幅為8.5%,勢將錄得2008 年11 月來最大單周升幅。

葡萄牙領導人同意實施嚴格的新緊縮財政措施,但市場擔心這些措施可能妨礙經濟成長,不利投資者人氣。銀行股跌幅居前,STOXX 歐洲600 銀行股指數跌0.7%。消息人士表示,紐約州首席檢察官庫莫(Andrew Cuomo)辦公室對四家美國銀行和四家歐洲銀行發出傳票,通知其受到調查,調查對象包括瑞銀、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法國農業信貸銀行(Credit Agricole)。

歐洲三大股市方面,英國富時100 指數收高0.93%,至5,433.73 點;德國股市DAX 指數漲1.11%,報6,251.97 點;法國CAC-40 指數微跌0.06%,報3,731.54點。

〔東南亞股市〕表現不一,政局憂慮打壓泰股挫至近一周低位
泰國股市週四挫至近一周低位,此前當局採取更嚴厲措施以期結束反政府的抗議活動。歐元區疑慮緩解,其他東南亞股市表現好壞不一。泰國當局稱週四將派裝甲車至曼谷中心區紅衫軍示威點附近關卡,並封鎖主要道路。抗議者呼籲尋求增援。泰國股市人氣遭到打壓。尾盤時段,謹慎的投資者出脫大盤股。交易員稱,外資早盤凈拋出15 億泰銖股票。盡管泰股估值便宜,據湯森路透Starmine,以預期利潤計算的市盈率僅為10.6 倍,但投資者還是不願買入。泰國股市指標股指收低0.9%,成交量較低,僅為200 億泰銖。

新加坡海峽時報指數跌0.43%,回吐稍早微幅漲幅。馬來西亞股市收高0.21%,越南股市收低0.13%。菲律賓股市收高1.8%,連續第三天上漲。印尼股市因假期休市。

〔中港股市〕滬綜指及恆生指數皆收揚,受低接買盤及銀行股漲勢提振
中國股市滬綜指週四跳漲2.1%,投資人逢低承接,因認為技術面訊號顯示中國股市已嚴重超賣。數檔銀行股漲幅居前,因看好中國四家大型上市銀行今年再融資所需規模將低於部分市場人士預估,但各板塊均見上漲。《每日經濟新聞》週四從權威渠道獲悉,中國國務院已同意中國四家大型上市銀行再融資總規模為2,870 億元人民幣,包括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和交通銀行。

香港股市恆生指數收高1%,亦受到中資銀行股及國際股市漲勢提振。滬綜指創一個半月來最大單日漲幅,收報2,710.507 點,漲54.793 點,或2.06%;此前最大單日漲幅為3 月29 日的2.09%。市場亦在等待中國農業銀行的首次公開發行(IPO),其規模接近300 億美元,可能創全球IPO 最大紀錄。

恆生國企指數亦攀升,工商銀行H 股上揚1.6%,但大盤成交量依然溫和,表明上周波動性激增後,投資者仍小心翼翼,不願建新倉。指標恆生指數收高近210點,報20,422.46,仍低於250 日移動均線切入位,但沖破了下跌趨勢線,這一水位自4 月中旬以來一直在限制市場上行。成交額為625 億港元,略高於週三,但還是遠不及過去五個交易日的表現。

〔日本股市〕創一周最高收位,因西班牙宣佈減赤措施且企業業績亮麗
日本股市日經指數週四收高逾2%至一周收盤高位,此前西班牙公佈降低財政赤字措施,緩解了對希臘債務危機可能蔓延的擔憂,提振Advantest 等出口股。獲利和財測樂觀的公司股票也獲青睞,資訊服務公司CSK 控股激漲逾14%,此前其預計本財年獲利將跳增。

有關希臘債務危機可能擴及其他歐元區國家的擔憂在週三有所緩解,因西班牙首相薩派特羅表示,今年公務員薪俸將平均下調5%,2011 年實施薪資凍結,並將裁撤1.3 萬個公共部門崗位,以努力達到歐盟對規定的赤字目標。市場人士表示,該消息提振歐美股市收高,並帶動亞洲股市上漲,而香港和韓國股市的升勢又幫助日本股市收高。

日經指數收高2.2%,報10,620.55 點,為上週四以來最高收盤位。東證股價指數漲1.6%至947.90 點。日經指數相對強弱指標(RSI)升至44.3 的一周高位。另有分析師認為,日經指數或將迅速上升。成交量溫和,東京證交所第一類股有23億股成交,為目前為止本周最低;上週五一度達到31 億股的四個月高位。上漲個股數量是下跌個股數量的三倍多。

〔台灣股市〕〕收盤大漲2.2%,歐洲樂觀情緒激勵士氣
台灣股市週四收盤大漲2,2%,因對歐洲可望解決債務問題的樂觀情緒,令市場人氣改善,電子股跟進美國同業股的升勢。加權股價指數收升167.87 點,至7,770.57。根據初步數據,大盤成交值為975.28 億台幣,上日為770.73 億台幣。

重大經濟評論-20100514

美國上周初請失業金人數小幅下滑,表明盡管勞動市場復甦動能漸增,失業率仍將維持於高檔。美國勞工部公佈,5 月8 日當周初請失業金人數減少4,000 人至44.4 萬人,維持今年以來的溫和下滑趨勢,而其他就業市場指標則出現明顯改善。

5 月8 日止當周初請失業金四周均值降至45.05 萬人,前周修正後為45.95 萬人。
但5 月1 日當周續領失業金人數升至462.7 萬人,前一周為461.5 萬。

另一份勞工部報告顯示,美國4 月進口物價上漲0.9%,增幅高於3 月的0.5%,因油品成本上升。不過剔除波動劇烈的油品後,進口價格僅上漲0.3%,顯示通脹壓力不大。4 月出口物價上升1.2%,3 月為升0.7%。4 月出口物價按年上漲5.7%,為2008 年7 月來最大漲幅。

葡萄牙主要政黨領導人就實行嚴厲的緊縮舉措達成一致,與歐元區攜手安撫市場對希臘式危機恐蔓延的憂慮,但卻激起西班牙工會大規模罷工的威脅。葡萄牙總理蘇克拉迪和反對黨領導人帕索斯制定了系列舉措,以削減該國的預算赤字,其中包括高級公共部門雇員以及政界人士減薪5%,並提高增值稅、所得稅和利得稅。之後內閣批準了這項計劃。葡萄牙政府稱其今年預算赤字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將降至7.3%,到2011 年降至4.6%。去年這一比率高達9.4%,促使投資者拋售葡萄牙資產。近鄰西班牙週三也宣佈了痛苦的改革措施,其中包括公務員減薪5%並會裁員。受此影響,歐元兌美元回落,兌瑞郎觸及紀錄低位,因擔憂歐洲國家的財政緊縮舉措將損及本已疲弱的經濟復甦。

熟悉情況的消息人士表示,紐約聯邦檢察官正對華爾街金融企業是否有誤導投資人的行為展開大範圍的刑事調查。該消息人士表示,紐約聯邦檢察官正與美國證券監管機構進行初步刑事調查,調查對象包括摩根大通、花旗集團、德意志銀行、瑞銀、摩根士丹利和高盛。消息人士稱,調查對象包括抵押貸款相關債券交易,目前調查處於初步階段,不一定會導致對所有上述金融企業提起刑事訴訟。

美國聯邦儲備理事會(美聯儲,FED)官員指出,美聯儲對於在較長時間內維持極低利率的承諾取決於經濟情況,如果復甦加速,則此承諾可能有所改變。明尼亞波利斯聯儲總裁柯薛拉柯塔稱,"(聯邦公開市場委員會)聲明的讀者應非常留意聲明中的明確條件。聲明稱如果經濟狀況出現適當轉變,無論是在三周、三個月還是三年之內,委員會都將升息。"美聯儲副主席科恩稱,各央行不能單憑時間段就做出無條件的利率承諾。聯儲已明確指出該承諾取決於就業市場前景、通脹和通脹預期。科恩還表示,美聯儲上調超額準備金率的能力將幫助其收緊融資條件並防止通脹突然上漲。達拉斯聯儲總裁費希爾則稱,美國經濟復甦加速,但還不夠強勁,不足以令美聯儲結束低利率承諾。

複利增額壽險 恐面臨停售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強調3%或5%複利增值的增額終身壽險,近期內即將絕跡!據透露,金管會已決定,未來這類增額終身壽險的複利增額幅度,不得超過保單預定利率,目前20年期以上保單預定利率約2.75%或2.5%,未來最多只能用這個利率去複利增額,買氣勢必大受影響。

繳費期間保額複利3%增值,繳費期滿保額4%-5%複利滾存的「複利增額終身壽險」,在低利率時期大賣,估計每年都有數百億元的保費,尤其今年壽險業者甚至推出2年、6年期繳費,即越早把保費繳完,越早開始更高利率的複利滾存,對不少追求高利率定存的保戶有極大吸引力。

目前市場上,如國泰、富邦、南山、台壽保、宏泰等都有類似的商品,但複利幅度及設計各不相同;例如替1歲的小孩投保,20年期繳費,每年繳12萬元左右的複利增額終身壽險,20年繳了240萬元左右,但到小朋友60歲時,保單價值已超過700萬元,業者以複利對抗通膨為號召,銷售量頗為可觀。

但此一情況引起金管會擔心,認為持續的低利率環境、壽險業資金無處去化,這類複利增額型保單,若以高利率去滾動,保單持續越長,對壽險公司財務負擔可能越大,因此近期密集找來業者開會,討論如果處理複利增額壽險。

最後業者與金管會達成共識,即金管會將發布新的命令,要求複利增額終身壽險,複利利率不得超過保單預定利率,也就是要控制保額複利增值的速度,目前這項命令尚未出爐,但業者已在準備,打算停售現在的保單。

也就是說,目前複利增額3%到5%的保單即將退出市場,由於消息已經開始流傳,壽險業務員透露,這類保單出現了停售效益,不少業務員一天之類,就有10到20張此類保單成交。

2010-05-17 工商時報

洛桑學院2009年報:台灣企業研發力 進步1名

【聯合新聞網╱記者朱婉寧/台北報導】 2010.05.18 05:49 am
編按:本新聞原刊──【2009-07-16/聯合報/AA3版/財經】

經建會昨天指出,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公布「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報」,其中台灣企業研發強度為世界第8名,比上一年度進步了1名,為近4年來最佳表現。

經建會表示,根據報告,2007年台灣企業的研發支出共69.77億美元(約合新台幣2300億),企業研發強度(即企業研發支出占GDP比率)為1.81%,在全球排名第8位。

不過,我們依然輸給對手國韓國,韓國在2007年的企業研發總金額為221.10億美元,占其GDP比率2.32%,排名第5。排在台灣之前的其他6名分別是以色列、瑞典、日本、芬蘭、瑞士、美國。

雖然輸給韓國,但四小龍中的香港、新加坡都落在我國之後,根據評比,新加坡為第12名,研發經費為20.73億美元,占其GDP1.49%;香港為36名,研發經費為7.82億,占其GDP僅0.38%。

【2010/05/18 聯合新聞網】

競爭壓力測試 台灣第21

【聯合新聞網╱編譯陳澄和/綜合外電】 2010.05.18 05:49 am
編按:本新聞原刊──【2009-05-19/經濟日報/A2版/要聞】

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18日根據「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的結果,公布一項額外的「競爭壓力測試」排行榜,分析各國因應金融危機,以及改善未來競爭力的應變能力。丹麥高居第一,新加坡居次,中國排名18,台灣排21名。

這項未來導向的測試,焦點是各國在世界經濟衰退期間的曝險、準備與韌性。丹麥排名第一的部分原因,在於企業與政府的強勁韌性及社會的長期安定。此外,東歐與東南亞小國(人口少於3,000萬),在這項報告中都有不錯的表現。

IMD世界競爭力中心主任賈雷利教授說:「小經濟體通常有較佳的適應力,能在艱困時期更快地反彈。另一種解釋是,這些國家多半不久前才經歷過嚴重的金融與房地產危機,政策上可能比較謹慎。」

美國在2009年世界競爭力年鑑中高居第一,但在壓力測試中卻只排行28,明顯反映市場對危機深度與拖延時間的憂慮。

在壓力測試中排名18到30的經濟,都是比較大型的出口國,包括中國(18)、台灣 (21)、巴西 (22)、德國 (24)、日本(26)與南韓(29)。

英國只排名34,而法國 (44)、義大利 (47)與西班牙 (50)的排名落得更遠,凸顯這些國家的復甦,將因僵硬的結構而遭遇障礙。至於排名51的俄羅斯,則因尚未累積多年的經濟成長,可能沒有足夠的實力鞏固經濟結構,創造因應深廣的危機所必須的緩衝。

【記者何孟奎/台北報導】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長梁國源表示,台灣在IMD壓力測試排名為21名,在大陸之後、韓國之前,看起來是合理的,台灣外債沒韓國那麼嚴重,金融體系也沒韓國受創嚴重,因此我們的應變能力排名比韓國好是合理的。

【2010/05/18 聯合新聞網】

20年風水輪流轉

歷史新聞/社論》20年風水輪流轉




【聯合新聞網╱社論】 2010.05.18 05:49 am
編按:本新聞原刊──【2008-05-17/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日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08年世界競爭力年鑑,台灣從去年的全球第18名回升到13名,並且重新排在中國大陸之前;中國大陸去年排名第15,今年居第17位;而南韓近年來都在30名上下徘徊,今年從去年的29退到31。

在四大類指標中,台灣的名次三進一退。政府效能從20名進步到16名,其中財政政策仍維持在全球第三的好名次,其他包括簡化企業申請流程、建構智慧財產權法令等亦獲得改善;企業效能從17名進到第十名;去年評比受到前一年力霸金融風暴拖累,今年金融相關競爭力稍為提升,但排名仍是全球後段班;基礎建設從21名進到17名,其中科學基礎建設由第六再挺進至第四,技術基礎建設由第15回到正常的第五,想是去年有關「行動電話成本」過高的誤解,已獲致釐清。在四大指標中經濟表現則從16名退到21名,主要仍是台灣的國際投資明顯偏低,在受評比的55個經濟體中排名44,比前一年又下滑兩名,國際貿易也下滑12名成為第28名,其中經常帳盈餘雖排名第九名,但服務貿易出口成長率卻排名第53,幾乎是墊底的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IMD第20年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1989年IMD首次公布國家競爭力排名時,日本以凌駕各國的經濟動能、產業效能以及創新,穩居第一名;但其後由於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花費GDP15~20%的鉅資、以長達十年的時間對金融體系紓困,經濟也停滯了十年。而如今排名第一的美國,雖然具備高度開放、韌性強、企業家精神旺、超前的創新力等條件,是日本所沒有的;但IMD亦提醒當下的美國應以日本為殷鑑,依過去20年分析國家競爭力的經驗,沒有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可以強大到免於崩潰,尤其當亂源來自金融部門。

再以冰島為例;當記者詢問去年高居第七名的冰島,今年為何卻沒有列入?編撰報告的IMD世界競爭力中心副主任羅斯雷表示,這是因為該國合作單位今年提供的資料不足。但事實上,冰島近來由於幣值大貶,由去年11月59克朗兌換1美元,急速貶至目前80克朗兌換1美元,冰島央行為了防止資金進一步流失及拉抬匯率,已將利率調升到15.5%令人咋舌的地步,眼看著就像一場小型的亞洲金融風暴前身。原因為何?當然是信用擴張所致;過去幾年間,冰島高達6萬美元的每人GDP的假象,依然得在其後付出金融危機的代價。事實上,早在2005年冰島出現進口大幅成長,導致經常帳戶貿易赤字達1620億克朗(24.3億美元),占GDP的16.3%,就應該有所警覺才對。

無獨有偶地,IMD把美國房地產借貸市場的混亂及貨幣高度波動,列為未來衝擊競爭力排名前茅的重大因素;而另一評比機構世界經濟論壇(WEF)也認為影響未來十年世界經濟運行的四大全球風險,包括系統性金融風險、糧食安全、供應鏈的脆弱性及能源供應,其中就經濟成本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對於全球所造成的衝擊最立即也最嚴重。

說實話,之所以產生金融風險,其根源沒有例外,小從台灣雙卡風暴、大到美國次級房貸,甚至過去日本的泡沫經濟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起因均是信用過度擴張,在經濟成長的壓力或炫麗中,疏於或故意放縱金融及貨幣的監理與管制;結果所付出的代價,少則二至三年,長則十年,整體經濟均受到傷害。未來台灣經濟政策偏向擴張與金融開放,雖可創造商機,但也伴隨著金融及貨幣風險的提升;尤其台灣金融體制在世界競爭評比者的眼光裡,總是後段班,更顯示台灣強化因應系統性金融風險能力的必要性。

【2010/05/18 聯合新聞網】

世界競爭力 台灣躍升第八

【經濟日報╱編譯陳家齊/綜合外電】 2010.05.18 05:49 am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世界競爭力報告」出爐,台灣總體競爭力名次大躍進,從去年的第23名躍升至第八名,不但創歷年最佳,也是受評58個國家中進步程度最大者。
經濟日報/提供

今年台灣名次躍進15名,主要是在企業競爭力以及政府效能方面大幅提昇。企業競爭力從去年第22挺進到第三,政府效能從第18進步到第六,都是歷來最佳的改善幅度。其中,企業效能評分達77.63分,僅比冠亞軍的新加坡和香港少2分。

最新的競爭力報告也明顯看出亞洲經濟體的優異表現,新加坡首次超越美國,勇奪第一,香港排名第二,美國則從第一下降至第三。不過,這三國的總分都在100到99分之間,相距甚微。

報告中特別指出,澳洲、台灣與馬來西亞都是受惠於亞洲經濟需求強勁的經濟體,並且在增進經濟發展的政府效能上表現優異。台灣政府效能前進12名,馬來西亞前進10名至第九名,澳洲進步四名至第四名。

報告中表示,本年度的排名調查出現大幅變動,反映過去一年來全球經濟增長、國際匯率以及金融資產的巨變。各國競爭力顯示的是應對巨變時「損害控制」的韌性,更甚於提升競爭效率的能耐。

隨著希臘債信危機衝擊全球金融市場,本年度的報告也首次深入探討各國的負債問題,估計各國降低政府負債至「可持續範圍」所需的時間。其中,日本是負債最嚴重的國家,必須到2084年才有可能把負債水準降低至國內生產毛額(GDP)的60%以下。義大利需要減債至2060年,狀況第二糟。

2010年5月17日 星期一

分散存款 利息不「稅」著

‧聯合理財網 2010/05/08
【經濟日報╱文/藍鈞達】

國內利率跌落谷底,許多民眾存款利息打折再打折,銀行主管提醒,全年利息所得一旦超過27萬元免稅額度就必須繳稅,因此存款大戶最好提早規劃避稅,以免拿不到什麼利息收入,還要再被稅金扒一層皮。


外幣雙元 不能免稅
銀行主管說,針對利息免稅,國人常有兩大誤解,第一是外幣及雙元存款利息不必課稅,第二則是扣除額是以每人為計算單位。

行庫主管指出,現在利率很低,一般人的利息收入要超過27萬元的額度並不容易,但除了新台幣活存、定存,外幣存款和雙元貨幣常被投資人忽略,一直到報稅時才發現自己超過免稅額度。

特別是海外投資所得免稅的觀念深植民心,部分民眾誤以為外幣存款免稅,行庫主管提醒,只要「錢還在台灣」,就逃不掉稅,即使買的是外幣,只要新台幣和外幣利息合計超過新台幣27萬元,都要繳稅。

部分外幣存款大戶因而把錢匯到香港或新加坡等地銀行,銀行主管指出,這是因為即使錢存在台灣的外商銀行,利息超過免稅額的部分一樣要課稅,唯一辦法就是把錢搬出去。

扣除額 計戶不計人
另外,銀行主管說,扣除額是每戶計算,如果夫妻合併申報,等於共用一個額度,有客戶因為沒注意,發現兩人利息加起來超過上限,平白被課了稅金。

理財專家建議,如果自己的存款很多,擔心超過額度,可以找人頭分散存款,尤其是找收入低、沒有存款的親人,以合理規避稅金。

舉例來說,小怡(化名)有新台幣1年期機動定存3,000萬元、利率1.03%,一年的利息所得是30.9萬元,如果分散給兩個人,一個人就變成只有15.5萬元,不會超過27萬元的免稅額。

但這樣做可能有兩大風險,銀行主管指出,首先是一旦和對方感情破裂,錢的問題很難解決,有可能拿不回存款;其次則涉及贈與稅的問題,如果被查到資金只有單方流動,卻沒有償還,並超過贈與免稅額度,可能反而被課贈與稅。

存款祕技/投資雙元 賠錢可扣抵所得
金融商品愈來愈多,那些所得要繳稅,常讓民眾一頭霧水。以日前市場熱賣的雙元貨幣來說,同時兼具定存及衍生性金融商品的特性,很容易讓人搞不懂。

銀行業者解釋,雙元貨幣存款的結構主要是定存及一個匯率選擇權,所以有部分會是「利息所得」,另外則要看匯率選擇權投資有沒有獲利。

理財專家表示,雙元貨幣存款分兩個獲利來源,存款利息的部分和一般存款一樣,只要全戶利息所得不超過27萬元的儲蓄特別扣除額,就不用擔心被課稅的問題。

至於客戶購買的匯率選擇權,投資如果賺錢就會有「財產交易所得」,必須併在綜合所得申報;但投資人如果看錯匯率走勢,也可能出現「財產交易損失」,這部分只要記得申報,可以在三年內扣抵財產交易所得。

尤其去年金融海嘯餘波盪漾,匯率波動也大,雙元貨幣投資可能賠錢,銀行主管提醒,納稅義務人千萬不能讓自己的權益睡著,即使當年名下沒有財產交易所得可扣抵,仍要記得申報相關損失,因為至少在三年內都能扣抵。

值得注意的是,明年起雙元貨幣商品即將採用分離課稅10%的規定,因此不管是定存或是選擇權所得都在結算時課徵,但因為形同交易稅,所以如果有投資損失,也無法抵扣未來所得。

銀行業者提醒,其他商品中,由於海外基金及連動債一直要到今年底才開始納入課稅範圍,因此去年即使投資這些工具出現虧損,也不能拿來扣抵財產交易所得;投資台股則因只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有投資損失自然也無法扣抵。

所得稅簡式申報 稅單將印稅金

‧聯合理財網 2010/05/16
【聯合報╱記者程嘉文/台北報導】

民眾未來申報所得稅將比現在方便得多。財政部正規畫,以後採用標準扣除額(即使用簡式申報)、約占總數一半的納稅戶,國稅局寄發稅單時,就先計算好應繳稅額,直接印在稅單上。民眾就可像繳水電費一樣,直接到金融機構甚至超商繳款。這項措施最快明年實施,最遲後年就可上路。國民黨立委費鴻泰指出,以往各企業在所得稅申報日之前幾個月,就須開始寄發扣繳憑單。民眾也須小心收存這些憑單,以免到時少報了收入,還得補稅。稅捐機關也必須印製發送大量的紙本申報書,估計數量必須印到納稅戶的七倍以上,等於每年須印將近四千萬份,既浪費錢又不環保。

費鴻泰說,近年來財政部鼓勵民眾轉用網路申報,不但具有自動計算的功能,且稅務機關也省掉大量計算民眾申報稅額的勞力。因此,他去年就提案表示,既然國稅局已可掌握收入資訊,那麼對於採用標準扣除額,無須自行列舉保險、房貸等扣除額的民眾,何不直接在稅單上就印好應納稅額?民眾只需像繳水電費一樣,直接憑著稅單數字繳稅,不必再自行計算。

當時財政部長李述德立刻表示贊同,並估計大約要兩年的準備時間,因此最快在民國一百年、最遲一百零一年可以上路實施。

至於採列舉扣除額的民眾,當然無法由國稅局事先代算數字。不過從今年開始,民眾參加保險的資料,不必再靠保險公司寄發的繳費證明,也可到各地國稅局辦事處,或利用自然人憑證,直接查到完整紀錄。至於房貸、捐款等,還是由當事人自己選擇申報。

郵局大額存款 利息打折

‧聯合理財網 2010/02/25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台北報導】

以往郵局存款利率「一視同仁」的狀況將改變,未來到郵局存款,要有利息打折的心理準備。中華郵政昨(24)日表示,從3月1日開始,將比照銀行,設下1,000萬元的大額存款門檻,超過門檻的存款將以低於一般存款利率的大額利率計算。

消息人士透露,郵局內部評估,將以七大行庫的大額存款平均利率為基準,1年期大額存款利率約在0.2%至0.25%間,和現行定存利率1%相比,利息僅剩下四分之一。

也就是說,原本到郵局存1,000萬元,一年可領10萬元利息,未來大概只能收到2.5萬元。但中華郵政儲匯處副處長王淑敏表示,實際利率要到3月1日才會公布。

目前郵儲有4.6兆元存款,其中定存約占3兆元,銀行主管坦言,金融海嘯後,銀行體系定存資金一度大增,因此去年3月各行庫紛紛調降大額存款利率,希望降低資金成本,但也導致手中「錢多多」的客戶,紛紛轉存到利率未設限的郵局。

據了解,去年一年郵局定存就增加了447億元,這讓郵局鐵了心要降低資金成本,但因擔心影響太多存戶權益,造成民眾反彈,因此郵局決定把門檻設在1,000萬元。王淑敏表示,根據內部統計,定儲中超過千萬元的存單僅不到1%,因此受影響的存戶相當少,且主要都是法人戶。

目前主要行庫中,以老行庫的大額存款利率較優惠,但門檻也低於一般銀行,例如合庫、一銀300萬元便算大額存款;至於民營銀行的大額存款利率較低,甚至有銀行利率低於0.2%,但門檻相對較高,要達500萬元以上才會被列入大額存款。

外商銀行部分,花旗銀大額存款門檻設在千萬元,利率則為0.7%,和一般存款0.9%的利率水準相去不遠。

分紅保單 拿紅利生息

‧聯合理財網 2010/04/08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國人今年1月平均薪資為5萬3,812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0.9%。面對薪資成長速度趨緩,甚至「倒退嚕」的職場環境,專家建議,民眾準備退休金時,應該先談保障規劃,再思考投資。

金融海嘯期間,各壽險業者仍維持分紅保單紅利發放,讓分紅保單從眾多保險商品脫穎而出。

但還是有不少民眾會問:「何時買分紅保單是最佳時機?」中壽忠信通訊處處經理何振誠認為,民眾不應用投資習慣對待保險商品,除了該有的保障不能等,想要多分點保單紅利,愈早投資愈有利。

另外,分紅保單依法讓保戶分享壽險公司至少70%保單經營績效,何振誠建議,以分紅保單作退休準備者,退休前可將紅利全數儲存用來生利息,等到退休再依照需求彈性領出。

他建議,可於退休後,逐年領出紅利當成出國旅遊基金,當年度發的紅利則留在帳戶中持續增值,邊領邊存,讓退休後的資金更充裕;偶爾遇到大筆開銷,例如房屋修繕費,也可將紅利一次領取支出,活用紅利來解決老年開銷。

分紅保單只要契約有效,就能持續和保險公司分紅,保障也會持續攀升。以中壽圓夢終身壽險為例,若30歲起月繳1萬元到50歲,且持續將紅利儲存生息,65歲退休當年除享有340萬元以上的保障,還可每年領回6.5萬元紅利直到109 歲,110歲時再一次領回祝壽保險金682萬元。

何振誠提醒民眾,買分紅保單最重要的是選對保險公司。因為想「吃紅」,所屬保險公司的經營績效一定要好。民眾可先看每家壽險公司公布的資本適足率(RBC)來判斷財務體質健康與否。另外,保險公司總資產成長狀況、歷來分紅保單紅利發放紀錄,也都是重要指標。

對於紅利運用,何振忠建議,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可選擇「抵繳保費」,減輕自己的保費壓力;若是上有高堂、下有子女的夾心族,因家庭責任大,建議利用紅利購買增額繳清保險,提高保障;開始準備退休金的人,將紅利用於「儲存生息」是最佳選擇,可做為退休後盾。

壽險分紅保單 儲蓄兼退休養老

‧聯合理財網 2010/03/18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養兒防老的時代過去了,但是養一張分紅保單卻能達到同樣的效果。中國人壽忠信通訊處處經理何振誠指出,買分紅保單,「就像多養一個乖兒子」,時間到了,累積出來的保單價值不但可以抵回所繳保費還有剩;若保險公司營運績效佳,還可年年領到分紅,儲蓄保障、退休養老,都可以靠它。

何振誠說,經過一場金融風暴,客戶們看見了金融市場現實的另一面;市場上甚至流行起「投資股票可能輸光,投資連動債怕被掏光,錢放銀行利息越來越少,想要跟會,又怕被倒」的順口溜。其實一般上班族對理財工具不熟悉,若選擇風險高的商品,常會無法掌握市場變化,落得最後慘賠出場。

近期中國人壽剛推出的圓夢終身壽險,可以讓民眾同時達成儲蓄、保障和分紅三個願望,還能參與保險公司「分紅」。何振誠舉例,一般存款會有本金加利息,但買分紅保單保險公司卻會給保戶兩筆錢;第一筆是「保單價值」,和儲蓄概念類似,第二筆是「分紅紅利」,即公司分紅帳戶的獲利,依法拿出70%讓保戶「吃紅」。

保險最大特色就是「保障」,何振誠說,圓夢終身壽險,在滿足儲蓄功能之餘,還有保障功能,這也是一般存款無法取代的地方。

何振誠建議,有累積退休金需求者,可考慮圓夢終身壽險,因為這張保單,可自訂退休時點自由選擇一次領回或每年領回累積預估紅利金額;例如張先生30歲投保,每年繳保費12萬元,繳費20年後,保單價值是273萬元,若張先生想在65歲退休,此時的保單價值加每年預估紅利儲存生息累積金額,約已達417萬左右,此時一次領回,正可作為退休後的生活安定基金。

上述的例子,若張先生選擇分年領回,65歲退休後,每年預估可領取約6.5萬元的紅利到109歲。

另外,這張分紅保單還可免費享有「老年醫療帳戶」的功用,保戶只要滿75歲,若有住院或手術等醫療給付需求,可選擇提前給付,最高一天約可享有5,000元的住院津貼,若保戶住院開刀,每日給付則可提高到7,500元,但要提醒的是,這些提前給付的金額,會在保險滿期時扣除。

何振誠說,股票、期貨等投資工具風險實在太大,但買分紅保單時間到就會幫你養老,他自己「就養了10個乖兒子」(買10張分紅保單),打算退休養老就靠分紅保單。

另外,何振誠也特別提醒,買分紅保單時,選擇保險公司非常重要,保戶可將RBC(保險業資本適足率,要達200%以上)及公司的風險控管作為參考指標,而且壽險公司的獲利能力必須穩扎穩打,具備長期穩健的經營團隊,才是值得保戶託付終身的好公司。

善用分紅保單養老 紅利可作退休金

記者廖千瑩/專題報導

你的退休準備夠嗎?根據行政院主計處調查,99年1月平均薪資為5萬3,812元,較98年同月減少20.94%。薪資成長速度趨緩,甚至往後退,專家建議民眾進行退休準備時,先規劃保障再想投資。

金融海嘯期間,壽險業者仍維持分紅保單紅利發放,讓分紅保單從眾多保險商品脫穎而出。
不少民眾常問壽險顧問「何時買分紅保單是最佳時機?」中壽忠信通訊處經理何振誠認為,民眾不應以投資來看待保險商品,除了保障需求外,分紅保單若要分得多,及早規劃較好。

另外,分紅保單依法讓保戶分享壽險公司70%保單經營績效,何振誠建議用分紅保單作退休準備者,退休前將紅利全數儲存生息,等到退休後再依需求彈性領出。

他會建議客戶,退休後再定額領回過去儲存的紅利,當年度發的紅利則留在帳戶中持續增值,邊領邊存,讓退休後的資金更為充裕。有時碰到大筆開銷,如4、50萬元的房屋修繕費,也能用紅利一次支付,活用紅利解決老年開銷。

由於分紅保單只要契約有效,就能持續和保險公司分紅,同時保障也會持續攀升,懂得活用紅利很重要。

以目前中壽的分紅保單為例,若是30歲開始月繳一萬元,繳到50歲,且持續將紅利儲存生息。到了65歲退休時,當年度除享有340萬以上的保障,還可每年領回6.5萬紅利直到109歲,110歲時再一次領回祝壽保險金682萬元。

也有客戶擔心年紀大了,醫療支出可能增高,大多數的一年一續醫療險附約,只能續保到75歲。而中壽的分紅保單還設計免費的「老年醫療帳戶」,75歲後,只要繳費滿十年以上,遇有住院醫療每日最高可動支5,000元,若還需要手術,可提高到最高每日7,500元。

不過,何振誠提醒民眾,分紅保單最重要的是選對保險公司。若想「吃紅」,所屬的保險公司經營績效要好。民眾可先看每家壽險公司皆需公布的資本適足率(RBC),判斷其財務體質健康與否。

再者,保險公司總資產成長狀況、歷來分紅保單紅利發放紀錄,也都是重要參考指標。中壽98年較前年總資產成長兩倍多,已達5,616億元,四年來紅利發放紀錄也始終維持預估穩健值以上。

東協西獨 下半年投資首選

【記者魏喬怡/台北報導】

金庸的武俠小說中有二大武林高手「東邪」、「西毒」,有趣的是,據本報調查,2010年的投資市場,也正巧出現了分據東、西半球的強勢市場,一是中國、東協,二是得天獨厚的巴西,是下半年投資必備的選項!

據本報針對8大法人的調查顯示,就東半球最看好的市場,法人一致認為是中國、東協等新興亞洲;而就西半球來看,有5大法人認為巴西、拉美最為看俏!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西半球也有法人看好美國及高收益債券市場。

德盛安聯中國東協新世紀基金預定經理人傅子平表示,在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今年正式上路,組成高達19億人口的龐大商機,區域內經濟體成長動能已受到全球矚目,因此今年東半球最看好的投資區域,就在中國東協市場。

事實上,新興亞洲整體具有相當多的題材。復華全球平衡基金經理人詹硯彰表示,市場對於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將帶動整體亞洲貨幣同步看升,加上亞洲區域景氣強勁復甦,預期將引吸資金大幅流入,進而推升亞股走揚。

至於巴西市場為何備受矚目?柏瑞投顧表示,巴西具有原物料、豐富礦產資源,加上人口與內需成長力驚人都是長線投資人關注焦點。

摩根富林明投信新興市場產品經理劉念華分析,其實巴西今年以來股匯市的表現呈現落後,主因是巴西聖保羅指數是金磚四國中最快速回到金融風暴前水準的國家,價值已經來到初步的滿足點;另外,巴西在去年10月開始政府已經明確對外匯進行管制,這也明顯讓有意進駐的資金卻步。

不過,這樣看來巴西的情況和中國的態度頗類似,政府都明確一方面推升經濟成長復甦力道、另外卻同時預防過多投機性資金進駐,因此採取手段介入,這對投資人來說,不啻也是好事。

群益投信則表示,巴西自8月開始將就10月份總統大選舉行政見辯論會,預期政策性的利多仍將持續推出,包括加速成長計畫將帶動多項基礎建設投資額倍增、重大賽事的舉辦更將速相關交通、電力設備的改善。而2月份零售銷售月增率創下歷史新高,3月份汽車銷售創下新高,年增率逾3成,顯示整體內需後勢看佳。

2010-04-19 工商時報

繞著地球賺?!

Yahoo!奇摩理財特約作家 歐陽姚

春燕來了,景氣回升,各國股市也陸續傳出破前高的好消息。基金公司趁勢大打廣告,推出各種基金,有的主攻火紅的中國市場、有的強力促銷金磚五國、或能源、或礦業、或配息債券,說法上則是各有各的利多。甚至有人喊出,每種買一點,既可以分散風險,又可以繞著地球賺,真是一舉二得。

基本上你的錢在哪裡,你的注意力就在哪裡。如果每一個地區都有投資,雖然繞著地球賺或是睡覺也能賺,讓人感覺很開心;但相對的,每一地區發生的政經情勢,也都變成與你有關。

全球連動 風吹草動太緊繃
翻開報紙,國際版刊載著泰國紅衫軍示威活動傳出傷亡,外資開始撤資,泰股重挫的消息。緊接著下一則新聞報導的是,遠在天邊的冰島,由於火山爆發,火山灰雲嚴重,導致空中交通停擺,旅客被迫滯留。原本歐洲今年經濟成長率預估在1%~1.5%之間,這場災難可能使歐洲經濟陷入停滯,如果災難持續,歐洲旅遊與觀光業將損失50~100億美元。

再翻到另一個版面,中國商務部副部長才剛在廣交會上釋出,人民幣維持穩定的訊息;旁邊刊登的是印度因通膨壓力一個月內二度升息。同樣位於東南亞的印尼,去年股市漲幅超過一倍,成效驚人,但何時會泡沫化?各方開始揣測。

目前全球一天二十四小時都有股市輪流開盤,如果上述新聞發生地,都在投資人的布局中,相信心裡一定七上八下,任何一個風吹草動,都會影響投資成效,神經難道不會太緊繃嗎?

仔細一想會發現,繞著地球賺,好像並不如想像中那麼容易。既然如此,何不選擇自己熟悉或較具經濟成長的2、3個市場布局,還比較容易掌控與管理。

工商時報最近針對八家法人機構,進行下半年投資首選的調查,將地球劃分為東、西半球兩個強勢區域,東方以中國、東協為首,西方則是由巴西出線。


實踐資產分配概念
強勢區域的特性是漲得兇跌得也快,建議保守投資人就不要碰這類波動度高的市場,還是以全球股票型基金為主;可以承受一點風險的投資人,中國、巴西任選一檔,再搭配全球股票型基金,或債券型基金的模式,藉以分散風險,同時兼具投資獲利。

至於,雞蛋應該放在同一個籃子裡,還是分開放,我個人認為觀念最重要;其他資產的多寡,自身的專業度以及時間的可分配性,都必須一併考量。

曾經有投資人以100萬元進行資產配置,將其中的30萬元買股票、30萬元買基金、30萬元配置債券,剩下的10萬元放銀行。表面上看起來好像股票、基金、債券兼具;但是股票買的是投機股、基金全數看好新興市場、債券則投資高收益債,整體商品風險過高,並不算良好的資產配置。

其實只要觀念對了,即使全數投資單一商品,也可以做好資產配置,達到分散風險的目的。

同樣以100萬元為例:假設全數拿來投資大型績優股,每年享受穩定配息6%計,一年約可以拿到6萬元左右的現金股利;然後再以這6萬元為母金,每月抽出5000元定時定額扣基金(本金進行風險較小的投資,獲利部分錢滾錢),一樣可以達到配置作用。

無論投資什麼,只要掌握住分散投資以及風險概念,就算符合基本資產配置的原則了。

2010年5月16日 星期日

勞退舊制改新制 把握最後倒數2個月

實施將近五年的勞退新制,即將屆滿五週年。根據勞保局統計,還有約90萬選擇勞退舊制的上班族,在今年6月30日前擁有最後改選勞退新制的機會,除非跳槽換工作,否則就得一直適用勞退舊制。中華人事主管協會執行長林由敏表示,上班族可以從自己的服務年資、職涯規劃以及公司穩定度評估,如果公司營運狀況良好,預估可以在目前的公司服務滿25年以上,選擇舊制比較划算;假設年資較淺、有跳槽計劃的上班族,選擇勞退新制比較有利。

勞退新制在94年7月1日上路,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勞退新制開辦後,才進入職場的上班族,或是勞退新制開辦後跳槽的上班族,一律選擇勞退新制,如果新制開辦時,仍在原有公司服務,就可選擇繼續沿用勞退舊制或是改選勞退新制。

林由敏表示,根據勞保局統計,目前約有90萬名上班族尚未選擇勞退新制,根據勞工退休金條例規定,這群上班族如果沒有在6月30日之前向人事單位申請改選勞退新制,除非未來跳槽換公司,否則就得永遠適用勞退舊制。

上班族如果改選勞退新制,雇主就得按照勞工退休金提繳工資分級表,按月提撥6%退休金到勞保局勞工個人退休金帳戶。至於舊制的退休金,如果還繼續在同一家公司服務,舊制的工作年資就可保留,直到符合退休條件時,就可以領取舊制年資累積的退休金,加上勞工個人退休金帳戶的新制退休金。

目前仍適用勞退舊制的上班族,如果在6月30日之前沒有改選新制,就得一直適用舊制,萬一上班族離職,這筆舊制的工作年資就會全數歸零。

至於應該改選勞退新制,還是繼續沿用勞退舊制?林由敏建議,上班族不妨從目前的服務年資、職涯規劃以及公司穩定度評估。假設服務年資超過十年,也沒有跳槽的打算,公司經營狀況穩健,就可繼續沿用勞退舊制。假設服務年資尚淺,未來也有跳槽的計劃,選擇勞退新制比較有利。

林由敏分析,勞退新制的退休金帳戶可以隨著上班族移轉,不論是跳槽或是離開職場,這筆退休金等到年滿60歲時,就可以領取。而且提繳年資沒有上限,也就是說,上班族工作越久、雇主提繳到退休金帳戶的金額就越多。反觀舊制的勞退金,上班族必須符合在同一家公司服務滿25年,或是在同一家公司服務滿15年且55歲時退休,才能領取。不過,在目前產業景氣輪動迅速時代,終身僱用的型態已經瓦解,能夠成就舊制勞退金的上班族比率並不高,上班族可把握最後3個月的時間,仔細評估要選擇哪一項對自己最有利的退休制度。

NOWnews 2010-04-06

泰國爆亂 旅平險可停賣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台北報導】


泰國曼谷近來爆發紅衫軍示威抗議,並爆發流血衝突,壽險公會表示,泰國目前情況是否符合「內亂」,定義尚待認定,保險公司如果認為情況難以掌控,可以暫時不賣旅平險保單,但已投保的保戶如果出事,保險公司還是要理賠。

國內有些產險公司決定暫時停辦民眾赴泰國的旅平險業務,至於國泰人壽、新光人壽等大型壽險公司12日表示,會繼續承保,也有部分壽險公司是以壓低保額上限至500萬元因應。

根據傷害險及旅平險示範條款裡所列的除外責任,是指「戰爭、內亂或其他類似武裝變亂」。

以泰國紅衫軍示威發生流血衝突為例,確實會讓保險公司承作旅平險業務風險較高,但應該還不涉及到除外責任問題。

壽險公會秘書長洪燦楠便指出,所謂「內亂」的定義,在國際法有一定的成立條件,必須是要以推翻政權為目的及以武力為對峙。

經濟日報 2010/04/13

兒童殘障給付 保險局有異見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保險法修正案取消兒童保單死亡給付後,最近市面的兒童保單改以高殘廢給付為訴求,且保額常高達數百萬元。金管會保險局為防堵道德風險漏洞,最近已展開道德勸說,要求業者必須針對兒童訂定核保規範。

保險法修法前,兒童保單的死亡與殘廢給付最高限額是200萬元。修法後的新法規定,15歲以下兒童若死亡,保險公司僅能退返保險費,取消死亡保險給付;但卻未限制殘廢給付,且不再有200萬元的額度上限。

由於壽險保單、傷害險最高保額都可以到6,000萬元,目前業者對於兒童投保的額度上限沒有另外限制。也就是說,兒童購買壽險、傷害險,殘廢給付最高額度可達6,000萬元,額度比原本200萬元高出30倍,道德風險更高。

對此,保險局已要求壽險公會針對兒童保單訂定自律規範,研商是否要針對兒童投保,另訂最高額度上限。

但壽險公會表示,除非法律有強制要求,如果業界組織自行訂定額度上限,恐違反公平交易法,建議不適合訂定兒童投保上限。

兒童保單新制今年2月才上路,各公司所賣的兒童保單,內容差異很大。以國泰人壽來說,壽險的被保險人如果是15歲以下兒童,萬一被保險人殘廢,將比照身故,保險公司僅退返總繳保費。

經濟日報 2010/04/15

兒童保單/業者:不應剝奪投保權利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保險局希望訂定兒童保單投保上限,壽險業者表示,兒童也有保險需求,主管機關不要以道德風險為由而嚴格規範,否則可能因噎廢食。

壽險業者表示,兒童保單取消死亡給付的新規定上路後,因為兒童已經沒有死亡保險保障,今年初很多學校都不敢舉辦校外教學。另外,父母要帶小朋友出國,也都買不到旅行平安險,很多父母打電話到保險公司抗議。

壽險業者表示,兒童也有壽險、傷害險、旅平險的需求。也許真的有不肖的父母為了領鉅額保險金而至孩子於死,但那是極少數的個案,為了這極少數的個案,新法規、主管機關剝奪絕大多數正常家庭的投保權利,並不合理。

壽險業者說,新法規已經取消兒童的身故或喪葬費用保險金給付,但仍然享有殘廢保險金、重大燒燙傷保險金給付等。

以殘廢保險金來說,如果兒童萬一發生意外造成殘廢,後續的照顧、醫療費用其實相當龐大,幾百萬元、上千萬元都有可能,因此如果主管機關要限制兒童殘廢給付上限,會剝奪正常家庭為孩子購買保障的權利。

經濟日報 2010/04/15

代收保費 每張上限5萬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為避免保險業務員挪用保費,金管會14日規定,7月1日起嚴格規範保險業代收保費作法,包括有權代收保費者,代收現金每張保單以5萬元為上限,以維護保戶權益。

鑑於近來屢有保險業務員挪用保險費、收取保險費後未交付送金單或收據、或濫用送金單或收據,金管會決定訂定辦法規範。

新規定7月1日上路,包括對保險業交付送金單或收據的作法,及保險業授權所屬保險業務員,保險代理人或保險代理人所屬保險業務員,代收保險費的控管等,均納入規範。

重點包括明訂有權代收保費者,代收以現金方式繳納保險費時,單張保單當期保險費的金額上限為新台幣5萬元;超過5萬元者,應以劃撥、匯款、信用卡、支票等其他方式繳納。而且不得以拆單或分單等方式,規避這項規定。

為避免有權代收保費者,未將代收的保費在保險業規定期限內繳回,而以其本人或他人開立的非即期支票繳納保費等挪用保費,金管會也明訂,對以支票繳納保費者,保險業應訂相關內部規定,並限制支票的發票人不能是有權代收保費的人。

有權代收保費者代收現金,或非由要保人、被保險人及受益人為發票人的支票時,保險業應抽樣以簡訊、電話、電子郵件、郵寄信函或其他方式聯繫保戶,通知其繳費情況。

保險業並應規定代收保費的繳回期限,若有延誤情形,應出具報告敘明原因後,主動了解並積極處理。且保險業應建置免付費電話,或在網站建立相關機制,供保戶查詢其投保及最近一期繳費狀況。

經濟日報 2010/04/15

陳冲:兒童殘障給付 保額高有疑慮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

兒童保單的殘廢給付標榜高保額,引發道德風險疑慮,金管會主委陳冲15日指出,會與業者討論,解決高額給付的問題。

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表示,金管會已注意兒童保單殘廢給付金額過高的問題,如果殘廢給付金額超過200萬元,就會發函要求業者解釋保額訂定標準和必要性,及是否符合保險法第107條立法意旨。吳崇權表示,被金管會要求提出解釋的壽險公司,大約有五家。

保險法第107條原本規定,兒童保單的死亡與殘廢給付最高限額是200萬元。今年初修訂為15歲以下兒童若死亡,保險公司僅能退返保險費,取消死亡保險給付;但卻未限制殘廢給付,且不再有200萬元的額度上限。

保險法修法主要是為了避免道德風險,但壽險公司現在推出的兒童保單,殘廢給付可能達數百萬元、甚至千萬元。

吳崇權說,已經請壽險公會督促壽險公司,對兒童投保的核保程序要嚴格,並控管保額,避免保額太高,也要求公會必須訂定自律規範。

吳崇權表示,壽險公會正在統計高額的全殘給付是否會引發道德風險,未來將看壽險公會資料,決定主管機關是否介入控管;在資料尚未出爐前,若壽險公司推出的兒童保單殘廢金額太高,金管會將要求保險公司說明。

經濟日報 2010/04/16

高額兒殘保單 金管會緊盯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金管會已下令保險公司全面禁賣十五歲以下兒童死亡保險,但最近市面上又出現兒童高額殘廢保單。金管會主委陳冲昨天說,他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將檢討是否降低兒童殘廢的保額。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吳祟權說,已發函要求保險公司說明為什麼兒童殘廢理賠金額這麼高?並且要求壽險公會提醒各公司「自律」,注意道德風險,但短期內再度修正保險法的可能性不高。

國民黨立委孫大千昨天在立法院財政委會表示,立法院修正保險法第一○七條,全面停止十五歲以下兒童保單死亡給付,但只是防堵一半的道德風險,因為市面竟出現更高額殘廢保單,問題若不解決,還是不能確保兒童免於受害。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也說,保險公司推出高額兒童意外保險,家長可能會虐待小孩,把兒童打個半死、重殘,藉此來獲取保險利益,要求金管會對兒童殘廢保單設限。

陳冲說,金額太高可能會有道德風險,金管會已經注意到了高額保單的問題,家長有替兒童投保意外傷害險的需求,但也應防堵少數人不良打算,將徵詢再研判是否降保額。

經濟日報 2010/04/16

強制車險 十天內理賠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


為確保車主權益,立法院財委會15日審查通過強制汽車保險法修正案,將縮短理賠期限,由十五天縮短至十天,即保險公司必須在民眾提出證明文件起十天內理賠;此外,民眾繳交罰鍰也可以分期繳納。

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民國87年實施,所有汽、機車車主都必須投保。金管會統計,截至去年底有效投保總數超過1,730萬件,對受害人理賠人次累計超過187萬人次,累計理賠金額逾1,394億元。

金管會指出,本次強制車險法修法共有三個方向,包括要更符合實務需求、加強保障民眾權益及深化保險公司無盈無虧經營原則。

因應實務需求部分,保險公司傳輸承保資料日期,將原規定的日曆日修正為工作日;另外,為提升產險業者效率,新法要求保險公司傳輸承保資料給主管機關的期限,從五個工作日縮短為四個工作日。

加強保障民眾權益部分,將縮短保險公司理賠期限,保險公司應在民眾交齊相關證明文件次日起,十個工作日內給付理賠金(原規定是15個工作日內給付),如果保險公司未在期限內給付理賠金,自期限屆滿次日起必須給付遲延利息。

另外,新法也允許民眾可以分期繳納罰鍰。罰鍰包括民眾如果未投保強制險,汽車將處3,000元以上、1.5萬元以下的罰鍰;機車將處1,5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罰鍰;未投保汽車肇事,由公路監理機關處6,000元以上、3萬元以下罰鍰。

強制車險實施以來,一開始最高保額僅120萬元,後來提升到140萬元,現在則是160萬元。即車禍受害者,最高可有160萬元的保障。至於保費,以自用小客車來說,目前強制車險每年保費為1,497元。

由於主管機關嚴格監控保險公司浮濫理賠的情況,並對不當理賠的產險公司開罰,讓強制車險的損失率維持在低水準,金管會也因而多次調降強制車險保費,今年3月才再度調降保費9.5%,累計強制車險實施以來,保費降幅合計已達43.1%。

經濟日報 2010/04/16

老人保險 不一定理賠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蔡靜紋╱台北報導】

康健人壽、美國人壽及中泰人壽銷售老人保險的「一定保」廣告惹爭議,被立委批評「一定保」但「不一定賠」,金管會也認為廣告有誤導之嫌,要求保險公司改善,停播易誤導保戶的廣告內容。

根據金管會昨(29)日的資料,這三家保險公司承保的這類老人保險,保險金額合計近5億元,件數則有1,300件。

立法院財委會昨天通過立委盧秀燕等人的臨時提案,金管會應督促上述保險公司在各項契約文件、廣告文宣布,顯著之處強調「一定保不等於一定賠」,或「一定保」仍須告知病史及健康狀況,以避免誤導年長保險投資人,衍生保險糾紛。

立委盧秀燕昨天在財委會質詢指出,康健人壽、美國人壽及中泰人壽近來大打廣告,強調老人保險免體檢,免告知病史「一定保」,導致許多老人誤以為意外發生「一定賠」。

盧秀燕說,廣告告訴大家保費很便宜,但實際上,以男生平均餘命75歲、女生82歲來看,如果50歲投保,男生到75歲,保費共繳83萬元,女生到82歲,保費共總69萬元,但保險公司只賠50萬元,算一算保費實在太貴了。

由於這類保單的保費比保額還高,引發不少爭端。為解決此問題,康健人壽已在去年底修改保單設計。

康健人壽副總黃小琳解釋,在理賠時,理賠金額是「所繳保費與保額,取得高者」,所以民眾並不會吃虧,但免民眾有所誤解,已經在去年底調整保單,將保單從原來的終身壽險改為定期險,不會再出現所繳保費總額比保額還高的情況。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表示,確有保戶反映,廣告說「一定保」,結果很多人去投保,也保不到,他說,投保爭議應該是「不一定會承保」,而不是保了之後,「不一定理賠」。

吳崇權指出,「一定保」的廣告容易誤導,金管會已要求保險公司改善,美國人壽已暫停播出,重新檢視,康健人壽則是暫不推廣,會修改廣告詞,但因涉廣告檔期,還要二、三個月時間,檔期結束就不會再播,中泰比較沒什麼爭議,廣告沒那麼多。

保險局官員表示,老人保險通常是一般壽險附加傷害險,因年紀大的人容易有疾病,比較會被拒保。因此保險公司推出,一定承保、不必體檢的商品,但投保後兩年出事,保險公司僅退返保費,以控制理賠風險。究竟划不划算,就要看不同保戶的需求了。


【2009/04/30 經濟日報】

「老人一定保」金管會認為涉誤導

一般民眾年紀超過55歲,已經很少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不過,國內兩家主打老人保險的壽險公司,不斷的在廣告上宣稱,不用體檢,只要打電話就一定承保,看起來很好康,不過金管會卻認為,涉嫌違反了保險法中的規定,「投保人有義務要告知健康狀況」,而且這些保險只是定期險,也就是時間過了就沒有保障,電視廣告也沒有說清楚,金管會也認為涉嫌誤導民眾。

廣告台詞:「人家都說要先檢查身體,還不一定能讓你保,誰說的,絕對不會問你身體好壞,任何50歲到75歲,電話馬上打,保證承保。」

年紀超過55歲,還有保險公司願意承保,而且理賠還加倍,怎麼這麼好康,看的好多老人家心癢癢,不過這個「保證承保」的銀髮族專案,可是暗藏玄機,因為廣告裡面的這句話。廣告台詞:「絕對不會問你身體好壞。」

金管會可認為,違反了保險法,投保人有告知病況的義務,而看完廣告,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原來這是定期險,期滿之後就沒有保障,而專門保老人險的還不只一家。

廣告台詞:「每天最少一杯豆漿錢。」

宣稱每天只要一杯豆漿錢,看起來很省錢,不過,只針對於意外險,老人家的醫療保障幾乎沒有。事實上,所謂的一定保和一般壽險的最大不同,就是一個是定期險,一個是終身險,一般壽險最多到55歲,不問健康的保險可以到75歲。

廣告台詞:「聽清楚了,投保滿2年,我們如果離開,子孫們就可以領到保險金。」

廣告要你聽清楚,卻沒有把這句話講明白,2年之內如果死亡,只退保費、沒有理賠,而且保了10年之後,就沒有保障。根據金管會保險局的統計,去年一整年,兩家主打老人險的壽險公司,保險申訴率一個是萬分之0.48,一個是萬分之0.28,都比整體平均要高出很多,因此想幫家裡的老人家買個保險,可要深入了解,別被廣告給誤導了。

TVBS 2010/04/16

免體檢保單 金管會緊盯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邱金蘭、李淑慧/台北報導】

電視廣告「免體檢、一定保」的銀髮族保單強力播送,金管會主委陳冲15日表示,免體檢保單的保費較貴、且有長達兩年的等待期,業者廣告過於簡化,金管會將與業者溝通。

一般的壽險保單並無等待期規定,只要契約生效,一旦保戶不幸身故,保險公司便要負理賠責任。但「免體檢」的銀髮族保單,萬一保戶在保單生效後兩年內身故,保險公司僅退返保費,不提供理賠。

壽險業者表示,老人保單設定兩年內身故不理賠,主要是為了防範道德風險,以免有人帶病或病危之際才投保,造成整體保單損失率提高;一旦保單損失率拉高,勢必會反應在保費,使得保費調漲,對善意的投保人不公平。

陳冲表示,壽險公司的免體檢保單,只是允許保戶不必體檢,但保戶仍然有告知義務,必須說明自己過去的病史及健康情況;且保戶必須瞭解,保險公司是否要求體檢,會影響保費收取標準。一般而言,如果保險公司要求體檢,保費通常會比不要求體檢的便宜。

經濟日報 2010/04/16

老保免體檢…藏陷阱 陳冲批廣告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照片/翻攝自保險公司網頁

許多老人保險廣告聲稱「免體檢、一定保」,但其實理賠時有很多限制,民眾投保前一定要弄清楚相關規定。

這幾年市面上出現一大堆宣稱五十歲到七十五歲投保「免體檢、不問健康狀況,一定保」的商業老人保險,但事後發生不少理賠糾紛。金管會主委陳冲昨天表示,保險公司沒有說清楚,老人保險有「兩年等待期」,也沒有提醒保戶「免體檢」保費比較貴,「這種廣告過於簡化,很容易誘使民眾投保。」

一般的壽險保單並無等待期規定,只要契約生效,一旦保戶不幸身故,保險公司便要負理賠責任。但「免體檢」的銀髮族保單,萬一保戶是在保單生效後兩年內身故,保險公司僅退還保費,不提供理賠。

但壽險業者表示,老人保單設定兩年內身故不理賠,主要是為了防範道德風險,以免有人帶病或病危之際才投保;一旦保單損失率拉高,勢必會反映在保費,使得保費調漲,對善意的投保人不公平。

包括康健、美國、中泰等業者,都有這類銀髮族保單,在電視廣告強力放送,「免體檢、不問狀況、保證保…」,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說,什麼都免、保證馬上就能保,這種廣告手法讓很多老先生、老太太都會去保,結果引發許多理賠糾紛,金管會該管一管了。

陳冲坦言,不少老人保險電視廣告太過簡化,「做廣告不能這麼帶過」,保險局去年已經糾正過了,未來還會密切注意。

陳冲說,壽險核保有兩種情況,一是「免體檢」,要保人或被保人主動告知保險公司自己的健康狀況;二是保險公司通常會要求健檢,而免體檢保單保費比較貴。

保險局長黃天牧說,老人保險雖免體檢,但有約定兩年等待期,保險公司利用這段期間篩選保戶健康狀況,保險局會再注意廣告有沒有誤導消費者。

聯合報 2010/04/16

問清楚!老人意外險 病死不賠

【聯合報╱記者陸倩瑤/台北報導】

老人保險投保很容易,「免體檢、馬上保」,而且保費只有「每天一杯豆漿的錢」;但投保後想獲理賠,卻頻頻傳出理賠糾紛,立委昨天痛斥「一定保,卻不一定賠」。

但保險業者說,老人保險糾紛主要在於:保險公司與保戶認定不同。例如老人傷害險(意外險)規定只有因「意外」所造成的傷殘、或死亡才理賠;但老人家往往「帶病投保」,例如突如其來的驚嚇,一般人不足以致死,但老人家可能嚇出心臟病致死。

保險業者說,「嚇死」算意外,應理賠;「心臟病發」是病死,不理賠;賠或不賠,都有得吵。

不過,電視廣告過度誇大,未說明附帶條件,也是糾紛的原因之一,例如,廣告宣稱,老人保險投保年齡是五十至七十五歲,「可」續保到八十歲;卻沒有說明,續保與否全由保險公司決定,保戶無權要求非保不可。

還有,打著「終身或長期保障」號召的老人人壽保險,其實有「兩年等待期」限制,投保後,兩年內發生意外死亡,才能獲全額理賠;非意外死亡只能拿回已繳保費。

另外,老人意外險保障範圍限於意外死亡、傷殘、重大傷害或燒燙傷等,若發生事故,業者會付給一筆保險金,至於住院津貼、醫療補助、門診掛號費等,須加保醫療險才能領到。

業者說,老人保險分兩類,一種是身故理賠的壽險,只要是死亡,統統都賠。另一種傷害險(俗稱意外險),只有「意外」所造成傷害或死亡才理賠,通常一年一約,期滿可能無法續保,保戶前一年保費等於白繳了。

聯合報 2010/04/16

保單增審閱期 壽險業擬翻案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消保會要求保險公司銷售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必須有三天審閱期,壽險業者表示,這可能讓消費者的保障出現空窗期,對投保人不見得有利,已準備向行政院提出反對意見。

目前保險商品已訂有十天的「契約撤銷期」,消者在十天內可自行決定是否取消投保,但因應消保會要求,金管會近期函告各壽險公司,9月1日起銷售傳統型個人人壽保險,必須提供保險契約內容,讓保戶有三天審閱期。保險業者指出,如果新增三天的審閱期,對消費者不見得有利,因為這會讓保單生效日延後三天,保障生效也會延後,如果民眾在三天的審閱期內發生意外,損失由誰負責可能產生更多爭議。

台灣人壽駐會董事林文英指出,將在行政院長吳敦義4月下旬「與業者有約」座談會提案,建議重新考慮此案。

保險業者也指出,消保會依據定型化契約規定,要求保險商品必須比照一般商品,提供三天審閱期,並不合理。

壽險人士表示,國外消保法訂定定型化契約時,多會將保險商品排除在外,因為保險商品原本就訂有「10天的契約撤銷期」。國內保險公司銷售保單時,也已援引國外做法,列入契撤期。

消保會片面規定保險商品要再訂三天審閱期,根本是多此一舉。

經濟日報 2010/04/16

投資型保單 三族群優選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今年起購買投資型保單的民眾將面臨三種稅負,讓許多民眾擔心課稅後的投資型保單還能不能買,壽險業者則表示,新的課稅規定只對約5%民眾有影響,民眾只要留意課稅規定,還是可透過投資型保單規劃資產。

第一金人壽總經理林元輝指出,財政部去年公布的投資型保單課稅規範不溯及既往,所以對今年以前購買的投資型保單沒有任何影響,但今年起購買的投資型保單會先區分所得是來自保險還是投資收益,再個別依法課稅。

年輕人利多 可享彈性繳費
以投資帳戶的收益來看,包括投資標的贖回轉換及配息等,要先看投資標的是屬於國內或海外投資,國內證卷交易所得目前免納所得稅,但配息部分屬於存款利息及股利,應納入所得稅。

若為海外投資,就必須納入基本稅額計算,今年起包括投資型保單投資標的的利息、股利及海外所得獲利部分,在2011年報稅時都需要列入所得稅計算。

此外,要保人與受益人非同一人的狀況下,保險給付金額有被課贈與稅的可能。至於遺產稅部分,投資型保單未來可能以適格標準作為遺產稅課徵標準。林元輝強調,投資型保單的部分效益受影響,但以較低保費購買保額、兼具投資等功能依然存在。
「年輕人、退休規劃、兒童」三大族群最適合購買投資型保單,壽險業者指出。

退休早規劃 瞄準變額年金
年輕人經濟較不充裕,只要海外所得在100萬元以下,總基本所得額600萬元以下,便不用擔心被課徵基本稅額,建議可利用萬額萬能壽險等投資型保單提高保障,又可享彈性繳費的優勢。

若是想要退休的民眾,林元輝建議,可選擇變額年金等投資型保單,因為在規畫退休時,要保人與受益人通常為同一人,不會有贈與稅的問題。

兒童受益大 沒贈與稅煩惱
若是父母想利用投資型保單為小孩儲存教育年金,只要小孩同為受益人及要保人,父母每年代繳保費控制在每一贈與人220萬元內的免稅額,就可避免贈與稅。

經濟日報 2010/04/16

「一定保」惹爭議 友邦5月中停售

【聯合報╱記者孫中英/台北報導】

保險業者近年力推老人意外險商品,標榜「一定保」,引發金管會關切沒有「一定賠」。友邦人壽指出,該公司的「一定寶、新常青終身壽險」(即廣告「一定保」商品),進行策略調整,5月中旬將停售。

友邦人壽即原來的美國人壽,在金融風暴後改隸屬AIA集團,更名為友邦人壽。該公司唯一一張針對老人意外險的「一定寶、新常青終身壽險」將自5月中旬起停售。

友邦人壽是目前市場銷售這種免體檢、無年齡限制的「一定保」保單市占率最高的公司,5年來銷出1.1萬多張。

包括友邦、康健及中泰人壽都銷售類似保單,但中泰人壽推出沒多久就停售,保單張數最少;友邦人壽今年5月中旬停售後,只剩康健人壽一家繼續銷售「一定保」保單。

壽險業者指出,3家壽險公司總共銷售的老人一定保有效保單約2萬多張,這種「一定保」保單在歐美等國風行多年,一個市場動輒都能賣出百萬張保單,在台灣銷售多年才幾萬張,銷售成績只能算差強人意。

友邦人壽是最早在市場推出「一定保」老人保單的壽險公司,自民國95年推出至今,累計共有1萬1,000多張有效契約客戶,友邦人壽強調,有約1,000多名客戶獲得理賠,商品推出至今並未發生因理賠爭議導致的保險申訴或訴訟案件。未來不再推出這種「一定保」商品,已銷售的1.1萬多張保單,契約持續有效,保戶權益都有保障。

友邦人壽表示,過去一定保商品的行銷方式,是先透過廣告宣傳,吸引消費者來電詢問並留下聯絡資料,再由專業電話行銷人員去電詳細解說,確認消費者符合商品投保年齡並徵得同意投保後才會承保。購買壽險保單有10日契約撤銷期,「要保人」(購買保單者)對商品有不滿意,可在收到保單翌日起算10日內申請契約撤銷,公司會依規定無息退還所繳保費。

聯合報 2010/04/19

「史努比」退場 18月來第五家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繼兩年前結束業務員通路後,以「史努比」為吉祥物的大都會人壽昨(19)日宣布退出台灣市場,且以淨值不到五折的低價賣出,成為近一年半來第五家撤出或縮編在台營運的外商壽險公司。

經濟日報/提供

除南山人壽外,四家外商壽險都算是「俗俗賣」。大都會國際人壽在台規模雖是四家外商壽險中最小的,但售價達1.125億美元,約新台幣35.5億元,比之前出售的兩家外商壽險公司賣價高。

去年初英商保誠人壽以1元賣出的業務員通路及主要資產給中國人壽,以及去年4月全球人壽以30億元賣給中瑋一公司。

有別於ING安泰、保誠、全球等公司在台經營飽受利差損的壓力,大都會國際人壽過去幾年來的財報亮麗。

以美國財報準則(GAAP)基準來看,2007至2009年分別獲利5,300萬元、2.05億元、3.85億元,以台灣GAAP來看,2007年獲利 1.86億元,2008年雖逢金融海嘯,大都會是少數仍有賺錢的保險公司,獲利8,400萬元。

僅2009年因屬於美國企業故海外部位未對美元避險,變成虧損2.08億元。

明明是賺錢的子公司,大都會人壽卻大張旗鼓要出售,同時間又在美國高價買進AIG子集團Alico人壽,令市場側目。對於出售子公司,台灣區總經理孟子文澄清帳上並無累積虧損,原因是「水土不服」,因在台的商品及投資不符合大都會人壽的國際投資標準。

孟子文說,大都會的規定是賣出10年期商品,一定要找到一個10年期的對應投資標的,「不像很多公司是找到10個短的(1年期),加起來就是一個長的」,以終身壽險來說,至少也得30年以上,但在台灣根本找不到對應的資產,因此子公司在台灣不能銷售終身壽險、終身醫療險,連新台幣儲蓄險也不行,利變型商品也只能推出美元計價商品。這這些情況下,大都會只好退出台灣市場。

他也透露,國票金並非這一次出價最高的買家,但因美國總部考量「買家信譽(金控在台灣是高度監理產業)、在台是否已有壽險事業、為何想買壽險公司、是否長期經營」等四大要素後才決定賣給國票金。

至於未來是否再重回台灣市場?孟子文說,短期不會,但兩岸簽署經濟協議(ECFA)後,或許局面不同,會有不同的考量。

大都會人壽目前在大陸布局,已與上海市政府旗下的聯合投資公司合資設立聯泰大都會人壽。

【2010/04/20 經濟日報】

買利變年金 別只看利率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保險業者以短期存款為包裝銷售利率變動型年金,讓利變型年金熱賣,但也引起金管會注意。金管會20日表示,年金商品主要是用來規劃退休,不宜以短年期商品的訴求銷售,避免消費者誤解而產生糾紛。

金管會表示,利變型年金商品可依宣告利率累積年金保單價值準備金,提供保戶享有利息累積,但保戶在投保或保費繳交時需負擔附加費用,和存款不同;且保戶若於年金累積期間想提前解約,保險公司也可能收取解約費用,保戶恐無法拿回所繳保費。

金管會已要求保險公司及其行銷通路,銷售利變年金商品時,使用的廣告、文宣、行銷話術,不得單獨以宣告利率、或保單報酬率等條件與其他金融商品比較。利率變動型年金是一種「年金」商品,主要提供消費者規劃退休生活,並非短期儲蓄商品。

保險公司會將利率變動型年金保險商品設計為終身型年金保險,但金管會提醒,消費者購買利變型年金時,不宜僅以宣告利率高低為考量,應多比較相關資訊,挑選值得信賴的保險公司。

IMF:台灣GDP將躍增6.5%

【經濟日報╱編譯莊雅婷/綜合外電】

經濟日報/提供

 
國際貨幣基金(IMF)21日上修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開發中亞洲的表現尤其強勁,其中台灣今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預估將躍增6.5%,居亞洲四小龍之冠。但IMF也警告,各國公共債務問題持續延燒,會嚴重影響全球經濟。

IMF在最新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中指出,今年全球經濟可望成長4.2%,優於1月時預估的3.9%,成長速度是2007年來最快;明年全球經濟成長率預估可達4.3%。

中國和印度等開發中國家將是帶領世界各國擺脫經濟衰退的火車頭,美國今年表現將在已開發經濟體中居冠,歐洲和日本緊跟在後。

報告說:「全球經濟復甦的進展優於預期,但因景氣衰退嚴重,許多國家的恢復力道只算溫和。經濟活動依然有賴超寬鬆的總體經濟政策維持,但因財政脆弱的問題變得顯著,景氣還是有下滑風險。」

IMF預估,今年開發中亞洲的經濟成長率為8.7%,表現遠比去年的6.6%出色。台灣今年GDP成長預估為6.5%,優於新加坡、南韓和香港,但明年將減緩至4.8%。

IMF指出,亞洲將持續帶領全球經濟復甦;由於成長強勁,各國未來的優先政策將是如何循序漸進收回振興措施。

報告也說,已開發經濟體公共債務2014年將超過整體GDP的一倍,各國必須儘快採取可靠的中期策略,把負債降到更合理的水準。相對的,新興經濟體的債務問題較屬於地區性,IMF建議積極管理債務組合,以延長債務期限並吸引更多投資人。IMF說,許多新興亞洲國家可繼續維持財政刺激政策,但須對物價上揚和金融不穩定提高警覺,也要允許貨幣升值以免經濟過熱。

【2010/04/22 經濟日報】

財富的隱形殺手-「通貨膨脹」

【啟富達國際 專案經理 閔思為】

可能你聽過通貨膨脹這個名詞,但你知道甚麼是通貨膨脹嗎?從日常生活上來感受,我們對通貨膨脹的感覺是「物價上漲了!」,20年前的台北,一碗陽春麵只要 10~15元,現在一碗沒有30元還買不到, 20年間,陽春麵漲了一至兩倍,這就是通貨膨脹嗎?「不,還不是」,一項物品的價格上漲不是通貨膨脹,通貨膨脹指的是長時間物價全面性的上揚;於是再想想,與10年前、20年前相比,不管是民生用品(食、衣),房地產(住),或是服務性消費(行、育、樂、醫療),你能想到的產品或服務,哪一項沒有漲價?的確,通貨膨脹早已悄悄地在你我的生活中侵蝕我們的財產,但我們竟然都沒發覺,等到再一個20年過去,才發現現在的100萬, 20年後的購買力連50萬都不到,所有人的資產在無形中不斷地縮水,這才是通貨膨脹真正可怕的地方,但一般時候我們根本不會注意這個問題,除非是突然間石油價格飆漲,導致你我的生活立即受到影響,我們才會又開始關心起來。

還記得金融海嘯前油價不斷狂飆的時候嗎? 2008年2月,國際油價因美國德州煉油廠爆炸、石油輸出國組織有意減產因素下,首度站上每桶100美元,到了7月,又因北海油田檢修、奈及利亞動亂、美國原油庫存下滑超出預期加上中東情勢緊張等一連串因素導致當時國際油價盤中每桶來到破紀錄的147美元,當時所有民生物品因為國際油價不斷飆升,也都跟著相應漲價,弄得當時大家都苦不堪言,之後由於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世界經濟衰退,市場對能源需求疲軟的情況下,油價重挫,通貨膨脹的問題才得以獲得解決,相信大家對這段往事應該還記憶猶新。

不可否認的,不管是能立即感受到或是感受不到的通貨膨脹,我們的財富都會因而縮水,但可悲的是,每個月看帳戶存摺卻無法看出通膨對我們的影響,這才是問題所在,我們到底該如何衡量通貨膨脹呢?一般來說,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是最常用的衡量指標。我們可以這樣想,如果今年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率達到3%,而目前一年期定存利率才1%左右,很明顯的如果將錢存在銀行裡,帳戶裡所存的利息根本不及物價上漲的波動,表面上存款帳戶裡的金額的確有增加,可是實質上的購買力卻在無形中損失,所以稱通貨膨脹是財富的隱形殺手一點也不為過,通貨膨脹使儲蓄、定存、債券、等固定收益商品的價值減少,使我們辛苦存的退休金部分蒸發,你甘心嗎?

該如何做才能抵掉通貨膨脹下的損失?筆者認為平常做適當的投資就很重要,如果單純只靠儲蓄,在利率水準又這麼低的情況下,財富想要增加真的很困難,下表是 2004年以來利率與CPI年增率的比較,很明顯得可以看得出來,CPI年增率大部分時間都高於利率,這代表如果光靠定存,財富真的很難守住。基金其實是還不錯的投資工具,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來選股,投資人所要做的只是選對市場,跟著景氣循環走,通常會有不錯的報酬。


目前來看,利率水準在歷史低檔,央行為了刺激經濟發展所採取低利率政策似乎已看到成效,景氣逐步回溫,原物料的需求開始加大,工廠也開始面臨缺貨的狀況,啟富達國際董事長李建平預測,明年高通膨時代將會來臨,要如何避免讓自己的財富縮水,一定要選擇適當的抗通膨工具,一般來說,除了黃金、房地產外,還可以投資能源、原物料等相關類股,通常這類投資標的在高通膨時代會有不錯的報酬,以國家來看,由於中國內需不斷擴大,也會帶動以生產原物料、能源為主的巴西及俄羅斯的經濟發展,所以也是不錯的投資市場,希望大家都能在高通膨來臨時守住財富。

啟富達國際 2010/04/22

買住院醫療險 六大注意

記者王孟倫/專題報導

對一般民眾來說,「住院醫療險」是最基本、最容易用到,也是險種最多樣繁雜的健康險,金管會提出六大應注意事項,包括:「等待期間」不給付、理賠「給付上限」等,提醒投保人須事先了解,避免日後產生理賠糾紛與困擾。

健康險又稱為醫療險,可分為「住院醫療險」、「癌症險」、「失能險」與「重大疾病險」等多種,而「住院醫療險」是該險種最常見。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吳崇權表示,台灣雖然已有全民健康保險制度來提供民眾基本醫療照護,但由於每個人對醫療品質之要求不同。比如住院病房的選擇等,因此,消費者通常會透過商業醫療保險之運用,滿足對醫療品質的需求。尤其,民眾若是因為慢性病而住院治療,對個人或家庭都造成龐大財力負擔,也凸顯醫療險的重要性。

根據金管會最新統計,2009年我國理賠申訴案件中,以健康險比率最高,保險局曾多次接獲民眾申訴,其投保「住院醫療險」無法得到應有理賠,進而與保險公司引起糾紛。

金管會表示,國人購買住院醫療險,有六大必須注意的事項。

一,「疾病及醫院等名詞定義」:
保險局指出,消費者於投保前,必須對預計投保商品之疾病及醫院等相關名詞定義,有充分了解,以確認是否符合自己需求,避免事故發生後無法獲得保障。

二、「以住院為給付之前提」:
住院醫療保險是以住院為給付前提,消費者需明瞭其商品特性,如無住院之事實,自非屬保險給付之範圍。

三、「等待期間」:
非屬癌症或重大疾病的住院醫療保險契約,通常約定有30日之等待期間;被保險人於這段期間所發生的保險事故,保險公司是不負給付責任,因此,消費者應明確知道該約定為何,避免因該期間之事故未獲理賠,而致糾紛。

四、「給付上限」:
不論是「實支實付型」或「日額型」住院醫療保險商品,保險公司通常於約定的限額範圍內給付,因此,消費者應知道醫療費用之給付,並非毫無限制。

五、「除外責任」:
所謂除外責任,是保險公司不負給付責任的項目,過去曾多次發生,因消費者不清楚哪些屬於理賠除外責任,進而產生糾紛。

六、「要保書健康告知事項」:
被保險人之健康告知內容,為提供保險公司是否接受要保,與採何種費率承保之重要參考,因此,要保人對於保險公司之書面詢問應據實說明,並且親自簽名,以免日後衍生爭議。

吳崇權強調,對於保單條款約定有不清楚的地方,除可逕向業務員諮詢外,亦可進一步向保險公司確認,以確保自身權益。

2010-4-12 自由時報

雙率效應 美元保單熱賣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新台幣兌美元升值且利率維持低檔,意外促使美元保單買氣加溫。去年底以來,新台幣美元匯價升近1元,保戶將新台幣兌換成美元投保,現在比去年底便宜3%,加上美元保單預定利率比新台幣保單高上2~6碼,今年以來,估計美元保單每月至少有40~60億元以上的新契約保費,其中,南山人壽單月美元保單逾10億元,賣相超過新台幣保單。

近來無論是銀行通路或是業務員通路,都在行銷美元保單。從傳統壽險、養老險、還本險到6年期儲蓄險都有,壽險業者表示,美元利率較新台幣高,所以美元保單預定利率大多接近4%,最單純的美元終身壽險,保費可以比新台幣保單便宜2~4成不等,若是儲蓄型保單,美元保單預定利率近4%,新台幣保單則在2~2.5%之間,保單價值的增值速度明顯有差別,也讓保戶開始考慮投保美元保單。

目前市場上推展美元保單最積極的是南山人壽,但美元保單新契約保費,國泰人壽最高。南山人壽每月新契約保費中有超過一半以上是美元保單,約10多億元,業務員賣得比銀行還多;國壽近來也有多張美元明星保單,無論在銀行或業務員通路,每月都有數十億元的保費進帳,另外如富邦、新光、台壽等,也都推出美元保單搶市。

南山人壽副總王瑜華指出,南山總共有6大類美元保單,若是以分期繳費方式的新契約保費,應是業界第1名。

國壽方面則有躉繳6年期美元保單,每年內部報酬率3%以上,在銀行通路熱銷,業務員通路主打保額每年3%單利增額,繳費期滿後,每年可領回保額6%的終身壽險,繳費期間有2、6、10、15、20期都有,許多保戶選擇短年期的保單,儘速還本,2張保單目前買氣都極高。國壽表示,新台幣升值會拉升美元保單買氣,但重點還是美元利率比新台幣高。

2010-04-24 工商時報

M1B年增逾20% 股市資金動能無虞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央行3月底宣布寬鬆貨幣政策「下台一鞠躬」,象徵股市資金動能的M1B年增率,也已連續2個月下跌,2月落至25.27%;銀行主管預期,今日將公布的M1B年增率,還會持續滑落,不過年增率若還在20%以上,顯示資金動能仍舊充裕,累計今年1-2月M1B及M2平均年增率為25.72%及5.25%。

為避免M1B跌跌不休,引發市場出現「台股資金行情謝幕」的聯想,央行官員曾對此解釋,即使M1B數據連續下滑,但代表散戶大軍投資信心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較上月大幅增加117億元,2月底餘額為1.2247兆元。M1B年增率自2008年8月以來,連續17個月的堅挺走勢,在今年元月宣告終止後,2月份進一步下滑至25.27%,主要和當月外資呈現淨匯出有關。

據統計今年3月份,外資呈現淨匯入35.78億美元,但M1B與M2年增率,受到去年比較基期較高原因,今年以來,多半呈現下跌之勢。銀行主管分析,央行開始回收市場資金,導致今年以來,M1B與M2雙雙下跌,不過M1B仍位處25%高點,象徵國內資金成長率雖未向上攻堅,但挹注股市動能仍綽綽有餘,不過寬鬆貨幣政策退場後,資金堆砌出來的暴漲行情,將慢慢消失,台股投資須回歸基本面。

2010-04-26 工商時報

M1B年增率連三衰 央行:不影響股市動能

【記者陳美君/台北報導】

被視為股市資金動能象徵的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今年元月以來,連續3個月呈現下跌,3月年增率為21.57%,中央銀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提出「看金額重於看比率」的新觀察方向說,M1B期底金額還有10.52兆元,象徵散戶投資信心的證券劃撥帳戶餘額為1.1721兆元,較2月底增加474億元,從兩項數據來看,資金存量還很充裕。

他強調,M1B比率今年以來都往下走,是因為比較基期不同,並非絕對數字縮減,在去年比較基期較高,及農曆年關後通貨陸續回籠影響下,比率當然會下修,但資金存量還是很充裕,「不至影響到股市的動能」。

央行的數據還顯示,外資3月也大力加碼台股。央行指出,外資3月淨匯入35.78億美元,為民國98年10月以來,單月最大匯入量,值得注意的是,匯入後暫時停泊的新台幣存款帳戶,3月底餘額為1,992億元,較2月底逆勢減少65億元;陳一端分析,由於3月外資買超股市金額高達1,131億元,顯示帳上金額減少,應是外資「錢」進台股所致。

央行3月底舉行今年首季理監事會議,宣布量化寬鬆政策機制退場,並持續回收市場的超額流動性,促使銀行超額準備3月份降至231億元,為民國97年9月以來,18個月新低水準,以此觀察,M1B和M2跌跌不休,將成為大勢所趨。

據央行統計,3月日平均貨幣總計數M1B及M2月增率,分別為-1.09%及-0.01%,均較上月為低。

2010-04-27 工商時報

M1B年增率趨緩 央行:仍處高檔

【黃琮淵/台北報導】

央行輕踩煞車,錢滿為患稍降溫!代表「台股資金動能」的貨幣總計數M1B,連續三個月下滑,三月年增率為21.57%,是近8個月以來新低;在央行總裁彭淮南上月底宣示,量化寬鬆政策退場後,金融機構超額準備,由二月的330億元,降至三月的231億元,是金融海嘯發生後,超額準備最少的一個月。

央行統計,3月M1B日平均餘額達新台幣10.51兆元,雖較2月的10.62兆元,減少1155億元,但年增率仍超過20%,屬相對高檔、相當充裕。至於代表整體市場資金水位的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3月年增率回跌至4.58%,已是連六個月下跌。

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昨日表示,M1B與M2二項指標,去年下半年開始,比較基期已明顯墊高,未來要想看到M1b、M2反轉走揚,「機會恐怕比較小」,但並不代表資金匱乏,因「水位仍在相對高檔」。

對照台股近期走勢,央行表示,3月底證券劃撥餘額達1.17兆元,較2月增加474億元,接近去年12月底的1.24兆元高點,顯示散戶持股意願仍強。

而在外人新台幣存款部分,3月外資淨匯入35.78億美元,但帳上卻較2月減少65億美元,餘額1992億美元。換言之,匯入款項多已進入股債兩市。

央行表示,3月M1b年增率下滑,與農曆春節後通貨回籠有關。至於M2年增率則因去年基期高,連續6個月滑落,但仍控制在2.5至6.5%目標區內,顯示整體市場資金供給仍「夠用」,央行也會視整體市場情況,靈活調整貨幣供給數額。

銀行主管表示,央行近月狂收市場游資,甚至透過標售1年期定存單(NCD)收長期資金,不讓市場「錢太多」的態度很明顯。只不過,為避免衝擊台股資金動能,此動作仍相當溫和,希望維持「資金有點多、又不會太多」之態勢。

2010-04-27 中國時報

GDP預測 台經院上修到5.11%

【記者王立德/台北報導】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26)日公布第二季經濟預測,將今年GDP預測從4.81%上修至5.11%,是首家本國研究機構將GDP調升至5%以上者。台經院景氣預測中心主任陳淼還說,受惠兩岸三地貿易增溫,帶動景氣走揚,服務業能見度信心大增,營業氣候測驗點創下近6年來新高。

陳淼表示,今年GDP將受投資意願擴張與輸出成長影響,民間投資由全球景氣成長帶動,資本支出可望逐季升溫,較上季預測值的7.9%上修為15.3%;同時商品及勞務輸出也有成長,從10%上修為16.92%,他特別指出,資本支出逐漸升溫,今明兩年的GDP表現都應該會很好。

台經院院長洪德生指出,GDP預測數字不包含ECFA簽訂的影響在內,意即即使不靠ECFA,光以歐美地區需求回溫下,今年出口即可年成長26.83%、進口年成長33.87%,全年貿易出超將達248.79億元,將支持GDP一鼓作氣衝破「5%」大關。

2010-04-27 工商時報

台經院上修今年經濟成長率為5.11%

【張舒婷/台北報導】

台灣經濟研究院昨公布最新景氣預測,樂觀預估今年國內經濟成長率為5.11%,也是所有預測機構第一個預測值突破5%者,台經院院長洪德生指出,此數據不包含ECFA的預測值,因為目前細節尚未明朗,還無法試算。

雖然看好經濟成長率,但台經院對民間消費成長率的預測依舊為2.07%,洪德生解釋,由於目前台灣維持5%以上的高失業率已有一段時間,短期內恐怕很難降到以往的3%,因此將影響到民間消費的動力。

物價預測方面,台經院指出,一來原物料、油電燃料的成本壓力上升,反應在下游產品上,二來2009年比較基數較低,通縮壓力可望下降,估計2010年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77%。

匯率方面,由於外資看好亞洲經濟前景,持續流入亞洲,對亞洲國家貨幣的需求隨之成長,加上美元面臨走軟的壓力,預期中長期新台幣還是會面臨升值壓力,預估2010年新台幣平均匯率為1美元兌31.35元。

台經院也強調,服務業占目前台灣GDP的7成,政府若能加強提升觀光、零售、醫療照護等產業,應能改善目前結構性失業的問題;製造業則需要進行品牌創新,否則一直處於代工狀態,挹注入就業市場的力道也極有限。

2010-04-27 中國時報

近一年M1B、M2走勢 央行寬鬆貨幣政策指標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傅沁怡、呂淑美】


外資匯出,加上國人資金從活期存款轉往定期存款,與投資資金高度相關的狹義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2月續降至25.27%,是連兩月下滑,顯示央行結束量化寬鬆貨幣政策,正陸續從市場收回資金,影響股市資金動能。

不過,央行昨(25)日理監事會議並未調高貼放利率或存款準備率,證券分析師普遍認為,台股今天有機會展開強力反彈,上攻8,000點大關,但長期資金行情可能會受影響,建議投資人選股回歸基本面。

央行昨天公布2月金融情勢,證券劃撥存款旬平均餘額較1月減少1,273億元,對M1B年增率的貢獻也從1月的6%降至4%,是造成M1B年增率續降的主因,反映投入股市資金沒有先前熱絡。

銀行資金也開始自活存反向回流定存,央行統計,企業及個人活期存款2月底餘額為9.5兆元,較1月減少近600億元,是近15個月首度下降;定存餘額則增加200億元至11.85兆元的近五個月高點,顯示國人資金有重新分配的趨勢。

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指出,央行沒有調升存款準備率,讓市場鬆了一口氣,預料台股今天將強力反彈,先大漲再說。值得注意的是,「量化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結束,且央行將發行更長天期的可轉讓定存單(NCD),「就像是抽血天天抽,抽久了也會貧血」,建議投資人選股要回歸基本面,市場資金將導引至財報、基本面佳的個股上。

富邦投顧總經理蕭乾祥及元富投顧總經理劉坤錫都表示,M1B 年增率雖連續二個月下來,但仍處在相對高檔,尤其是M1B的存量還是持續成長,預期對市場資金動能雖有一點影響,但影響應有限。

銀行主管分析,如果市場資金轉緊,帶動利率上揚,資金回流定存的情況可能更明顯;但從2月銀行對民營企業放款金額增加,可推測央行貨幣政策調整並未衝擊企業籌資,頂多影響市場投資氣氛。央行公布2月代表市場整體資金供需的廣義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是5.1%,同樣較1月下降。


經濟日報 2010/03/26

近一年 M1B、M2 貨幣總計數走勢

【經濟日報╱記者藍鈞達】


中央銀行昨(26)日公布3月金融情勢,由於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場,代表市場整體資金供需的廣義貨幣總計數M2,及代表市場活期資金的狹義貨幣總計數M1B年增率同步下滑。但銀行外匯主管表示,先前股市走的是央行寬鬆貨幣政策的「內資」行情,現在則是「外資」行情。

此外,央行統計,3月外人新台幣帳戶餘額跌破2,000億元,較前一月減少65億元,顯示停泊的炒匯外資已開始投入股市。銀行外匯主管說,只要外資大買台股的態度不變,台股資金行情便可望持續。

3月M1B及M2年增率分別為21.57%及4.58%,雙雙較2月下降,M2不僅跌破5%,且是近17個月新低。

但央行經研處副處長陳一端指出,外資3月匯入35.78億美元,是去年10月以來新高。陳一端認為,景氣好轉,且央行僅是回收市場多餘資金,M1B年增率下滑主要是去年比較基期過高,不致影響股市;且3月M1B年增率維持20%以上的高點,就是因為外資仍持續匯入,市場資金還是相當充裕。

央行統計3月超額準備已降到231億元,創下前年9月金融海嘯後的最低水準,顯示央行確實厲行量化寬鬆貨幣政策退場;但相較2月活存餘額僅增加12億元,3月活存增加108億元,定存增加幅度則較2月小,顯示資金轉進定存速度趨緩,民眾投資態度再度產生變化。

經濟日報 2010/04/27

壽險:房產增值 應列RBC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李淑慧/台北報導】

針對外界批評壽險公司炒樓,壽險業者建議,主管機關應將不動產潛在增值利益納入自有資本(RBC)計算,如果相關法令可以放寬,壽險公司便不必再為拉高RBC而出售不動產。

據了解,壽險業及壽險公會近期正在積極研擬相關法令放寬的建議案,並將與金管會保險局磋商。業者建議,當保險公司不動產帳面價值上漲時,可用潛在增值金額的80%或85%比率認列;下跌時則以100%的比率十足認列。

台灣人壽昨(29)日舉行股東常會,台壽保董事長朱炳昱說,台壽保去年出售不動產,就是因為資本適足率的問題,主管機關若要化解外界對壽險業炒樓的疑慮,最好可將不動產帳上增值利益納入RBC計算。

昨天也有台壽保股東關切,未來若實施IFRS4,壽險公司會受什麼影響。台壽保會計師分析,IFRS4實施第一階段的衝擊有限,但第二階段實施的衝擊將相當大,但衝擊程度大小,與壽險公司使用的貼水利率和未來利率走向有關,以目前的升息趨勢來看,影響程度應會減弱。

【2010/04/30 經濟日報】

投資型保單 可買陸股ETF

【經濟日報╱記者邱金蘭/台北報導】


金管會日前發函給壽險公會,開放保險公司銷售的投資型保單,可比照證券商複委託規定,投資成分股全部是陸股的指數股票型基金(ETF),及在香港註冊、掛牌的大陸企業發行的債券。

根據壽險公會最新統計,今年第一季投資型保險初年度保費大幅增加124.9%,顯示投資型保險已漸擺脫金融海嘯與銀行結構型商品爭議的陰霾,買氣大幅提升。業者指出,金管會放寬投資標的,有助投資型保險商品銷售。

金管會3月2日發函放寬券商複委託投資範圍,包括開放投資紅籌股等,保險業者因而十分關心,金管會對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標的是否跟著放寬。金管會日前特別發函壽險公會,表示有關投資型保單連結國外債券或境外ETF的交易範圍及限制,應受券商複委託相關規定規範。

換言之,複委託投資外國有價證券的範圍放寬後,投資型保單也可以比照適用。

金管會官員昨(27)日表示,根據「投資型保險專設帳簿保管機構及投資標的應注意事項」第7點、第8點,有關投資型保單投資國外有價證券,涉及大陸或港澳地區限制,主要是準用證券商受託買賣外國有價證券管理規則相關規定。

券商複委託規定放寬,官員指出,投資型保單連結國外債券及境外ETF的規範也同步鬆綁;國人未來可參與陸股相關商品的投資管道將更多,除了複委託交易、基金外,又多了投資型保單。

根據金管會3月2日放寬的複委託投資國外有價證券範圍,主要是開放增列紅籌股、全部以陸股為成分股的ETF,以及在香港註冊、掛牌的中資企業發行的債券等標的。

保險業者表示,目前投資型保單的投資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保險公司以全權委託方式投資,可投資個股;另一種則是保戶指定投資,尚未開放投資個股。現在國內並沒有保險公司採取全權委託的操作方式。

【2010/04/28 經濟日報】

繳交保費 別忘拿收據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金管會昨(27)日指出,消費者購買保險繳交保費時,別忘了立即向經手的業務員索取收據,以維護自身權益。

金管會指出,保險局在處理保戶申訴案例時,發現有消費者指稱將現金交給業務員,而業務員未將保費交回公司、私自挪用,保險公司則以消費者未能提供繳費收據,拒絕簽發保險單。

金管會表示,依「保險法施行細則」第3條,保險公司收取保險費,應由總公司或分公司簽發正式收據,但有少數業務員因取得消費者信任,在收取保費後,向消費者表示「改日再補開收據」。

小小一張收據的影響相當重大,金管會指出,日後若發生保險糾紛,若消費者無法舉證已繳納保費,權益將難以獲得保障。

金管會呼籲,即使是透過親戚、朋友或同學購買保險,消費者繳交保費時,仍應要求業務員交付收據,若業務員藉故推託,應即拒絕投保;另外,最好用信用卡、存簿轉帳或開立平行及禁止背書轉讓且抬頭為保險公司的支票來繳交保費,以確保自身權益。

【2010/04/28 經濟日報】

基金觀察家╱請把匯率問題擺一邊

【經濟日報╱趙靖宇】

前幾天許久不見的一位年輕朋友特地打電話問我意見:「趙姐,新聞報說銀行人民幣被換光光,報紙寫到年底升值4%,我想趕快去搶一點人民幣,放到年底都比銀行利息高?!」

炒匯挨K 賠了夫人又折兵
確實媒體近期不斷報導新台幣及人民幣升值議題,連從不看匯率的年輕小妹妹都覺得有賺頭,升值的幅度也愈喊愈有空間,其中高盛預估新台幣今年內將升破30元大關,我大概是記性太好,又有很多有關匯率變化的往事想要再提一提。
這要回溯至2005年初,國際熱錢大舉流入台灣,新台幣出現大幅升值,一度逼近31元大關,媒體很快全面聚焦於匯率表現,只要新台幣有動靜,一定大篇幅報導,我印象很深刻的就是高盛在2月的報告,預估未來一年台幣將升至28.5兌1美元。
那時還沒有倒店的雷曼兄弟的報告,甚至預估2005年底台幣會衝至26元,花旗則預估年底到31元,未來五年將升至27元。
好景不常,熱錢進軍台灣如曇花一現,不到三個月,新台幣竟從31元又一路回貶。
當時背景是美國不斷升息,利率水準已達4%(至2005年8月時,美國已十度調高利率),那年基金市場強推短期美元債券基金這類商品,標榜的是美國景氣強勁復甦,美元勢必走強,未來利差匯差兩頭賺。
2005年10月間台幣最多貶到33.7元,才短短一個多月,又急速走升至32.4元,升值幅度達4%,這樣算來,美元債券基金的投資人如果那時擔心匯率波動過大,急著贖回的話,匯損剛好吃掉辛苦賺的4%利息。
2008年總統大選後,新台幣又出現一波強勁升值,30元大關幾近失守,高盛當時預估新台幣半年目標價由30.5元調高至28.5元,升幅將有6%以上。
德意志證券也預估三個月內新台幣升至29.5元,花旗更進一步預測,未來五年內新台幣將漲至27元。
當時法人強力看升新台幣,應持有新台幣計價的商品,例如台股基金,不到一年時間,即2009年初高盛改口預估,新台幣未來一年將貶至36元,摩根士丹利甚至最壞看到40元,又建議投資人由股轉債,轉做外幣計價的債券基金,降低新台幣部位。

匯率走勢 沒幾個人猜準過
以上的外資報告,當時都是媒體以斗大字體強化報導,如果照著做,2008年台股基金會買在9,000點以上的高檔,而2009年出脫股票基金,則同時股匯全殺到最低點,再加上2005年那波台幣的大震盪走勢,照花旗兩度預測新台幣上看27元,五年過去,始終沒到位,講白一點,外資報告的預測一次也沒準過。
最近基金公司的宣傳重點又擺在匯率上,一下子告訴你可以賺人民幣升值的財,有外資投信喊出人民幣至年底可望升值一成,所以最好投資中國相關基金,還有業者大喊亞洲貨幣全面看升,股債匯通通包賺,錢一定要前進亞洲。

基金投資 須回歸核心價值
我認為,單看中國市場是人治政府政策走向主導一切,沒人看得準,請把匯率問題擺一邊,光就近五年新台幣走勢來看,就沒有幾個人對過。
想想五年前投資人擔心新台幣貶值而轉做美元計價基金,但這些年新台幣上上下下,如今再度升回32元,也就是說基金放了五年其實匯損很有限。
總之,匯率升貶炒得越兇,越是要鎮定,請務必將重點放在基金本身投資的核心和趨勢變化,千萬不要被匯率牽著鼻子走,根據以上經驗顯示,你越想賺匯率的錢,越容易適得其反。
(作者是知名基金理財作家)

【2010/04/29 經濟日報】

旅遊不便險 替你埋單

【經濟日報╱記者洪凱音/台北報導】

冰島火山爆發打亂全球航班,讓不少台灣旅客滯留歐洲。銀行提醒,若刷卡支付旅遊費用,卻遇上航班大亂,可於事後供單據向銀行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旅遊不便險」理賠。

蘇黎世產險指出,刷卡支付團費的旅客,申請「旅遊不便險」前,最好先搞懂銀行承保內容,通常當旅客到機場櫃檯報到後,如果航空公司「臨時」宣布因火山或天候而延遲航班,且延遲時間超過四或六小時,刷卡附送的「旅遊不便險」理賠才能啟動。

產險公司指出,若旅客早已得知火山或天候不佳,或航空公司早已公告航班延後起飛,便不在保險公司旅遊不便險承保範圍內。

由於國內班機延誤頻率很高,部分保險公司在旅遊不便險承保條款中,將國內班機延誤排除在外,建議旅客先看清楚保障內容,再決定刷什麼卡,才不會衍生後續理賠爭議。

「旅遊不便險」的班機延誤理賠,主要是保障旅客因班機延誤時,在機場附近額外支付的餐飲費、住宿費等,旅客持消費單據就可向保險公司申請理賠。

但「旅遊不便險」理賠上限差異很大,從1萬元到3萬元不等,一般來說,持愈高等級的信用卡(例如頂級卡),理賠上限也會愈高,但保險公司都是採「實支實付」的方式理賠,因此一定要記得提供相關單據。

以台新銀白金卡支付機票(全額)或80%以上團費為例,當班機延誤四小時以上,且行李已交寄,因住宿衍生緊急需要的日用必需品時,最高可理賠1萬元,若持卡人家屬也以台新信用卡支付,最高理賠則提高至2萬元,但皆以實支實付計算。

由於歐洲航線已逐漸疏通,銀行主管指出,近期可能是旅遊不便險的理賠申請高峰期。

銀行主管指出,持卡人必須在事故發生後60天內,向信用卡公司所投保的保險公司申請,並附上理賠申請書、信用卡購買機票或團費收據、機票或登機證證明文件及航空公司開具的班機延誤證明等,待保險公司確認無誤後,便會將理賠款項匯至持卡人帳戶。

經濟日報 2010/04/27

加買旅平險 保障更多

【經濟日報╱記者洪凱音/台北報導】

產險公司主管提醒,刷卡附送的旅平險,不僅保障內容較陽春,理賠限制也相當多,建議旅客在出國旅遊之前,可額外購買「旅平險」,讓保障更充裕。

產險公司指出,旅客自掏腰包投保的旅平險,可以買到「行程延遲」保障,行程只要因天候、交通等因素延遲超過12小時,保險公司就可依規定賠付行程延誤的額外費用,通常一天以2,000元為上限。

部分旅平險還提供旅客因行程縮短或取消保險給付,賠償通常以旅行費用的50%為賠償標準,最高賠償限額3萬元。

國人習慣利用信用卡支付出國團費,以持卡比重最高的白金卡為例,可提供1,000萬元至2,000萬元的保障;但很多持卡人可能不清楚,信用卡提供的保障僅限飛航或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發生的意外,例如在旅館發生的意外,便不在理賠範圍內。

銀行主管建議,民眾出遊前可花幾百元購買個人旅平險,至於保障額度最好以個人年薪的十倍為計算基礎,例如年薪100萬元,則旅平險保額至少要1,000萬元。

經濟日報 2010/04/27

超額地震險 保障多一層

【經濟日報╱記者李淑慧/台北報導】

台灣處於地震帶,產險業者指出,基本住宅地震保險最高保額僅120萬元,如果民眾認為保額不夠,可以另外購買「超額住宅地震險」,萬一地震造成房屋倒塌,可獲得更多補償。

政府規定,民眾購買住宅火險將強制附加地震險,目前約有200萬保戶,投保率約26%。住宅地震險因屬政策保險,保額最高120萬元,一年保費1,350元。

產險業者指出,超額住宅地震險的費率和基本住宅地震險差不多,例如房屋造價為200萬元,如果基本住宅地震險已經提供120萬元保障,民眾可以另外購買超額住宅地震險,一年保費約2,000多元。

【2010/04/28 經濟日報】

七成房屋 沒保地震險

【經濟日報╱記者葉慧心、蔡靜紋/台北報導】

近來全球頻傳地震,除了智利,台灣和土耳其也都出現強震,產險業者提醒,民眾最好加保「超額地震險」或「擴大地震險」,拉高保額,且不論地震造成房屋龜裂、牆壁脫落或屋內動產毀壞,損失都可以獲得理賠。

擴大地震險的保費,產險業者指出,會因房屋所在縣市以及樓層高低而有差異,一般來說,地震發生率愈高的地方或愈高樓層,因地震發生損失的機率較大,保費會比較貴。

像是台東、宜蘭及花蓮三地的地震險保費最貴,基隆、彰化及雲林等地則最便宜,保費差距可能達三、四倍;而13樓以上的房子,保費會比五樓以下貴二成左右。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台灣790萬間房屋中,僅四分之一投保地震險,如果發生超級強震,很多人可能面臨重大損失卻無保險可理賠。

921地震後,政府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政策「住宅地震保險」,合併在「住宅火險」中強制投保,換句話說,民眾投保火險時,必須一併投保地震險。但火險加的地震險通常較陽春,理賠金額也相當有限。

住宅地震保險基金統計,目前國內住宅地震險投保率僅27.45%,即全台有七成多的房屋,對地震災害損失沒有保險保障;至於已投保者,多數是因為辦理銀行房貸,在銀行要求下投保,在房貸繳清後便可能不再續保。

銀行主管指出,一般民眾安排居家財產保險時,通常是以住宅火險為優先考量,雖然投保住宅火險可自動涵蓋住宅地震險,僅靠住宅地震的基本保險,保障還是不夠。

政策住宅地震險年保費現為1,350元,但只有在房屋因地震全倒、半倒或補強費用逾重建費用的50%以上,才能申請理賠,且最高理賠金額以120萬元為限,加上18萬元的臨時住宿費,最高保障不過138萬元,無法彌補實際的財產損失。

經濟日報2010/03/09

地震釀火災純火險不賠

【經濟日報╱記者蔡靜紋/台北報導】

甲仙大地震導致不少企業受損,宏遠興業台南廠便因祝融肆虐損失約1億元,產險業者表示,天災頻仍,廠商要注意,在投保產物保險時,地震、颱風等天災保險屬於火災保險的附加險,必須先投保火災保險再分別附加,才能獲得理賠。

富邦產險提醒,並非所有火災都能從火險保單得到理賠,像是地震或颱風等附加險的事故範圍,便須投保附加險。

像是地震造成的火災不在純火險承保範圍,必須投保地震險,才能獲得因地震造成的震害及火災損失理賠;颱風險也是一樣。

產險業者分析,地震、颱風所造成的損失,除震害、風災雨災帶來實體財物毀損,也可能因而產生營業中斷財務損失。火險附加險也包括「營業中斷附加險」,承保原火災保險承保事故範圍內造成的營業中斷。

經濟日報2010/03/09

定時定額投資人突破56萬 創海嘯後新高

【聯合晚報╱記者楊曉芳╱台北報導】

根據投信投顧公會統計,今年3月定時定額投資人數正式突破56萬人大關,創下2008年9月以來新高,如果從2008年9月開始扣款定時定額投資,俄羅斯基金表現最佳,平均有69%的報酬率。

今年定時定額扣款人數在2月終止連6漲,1月原本突破55萬人數大關,2月回落至53萬人,3月定時定額基民突破56萬人,再改寫金融海嘯以來的新高。目前有56萬人採取定時定額投資,但哪些基金適合持續定時定額投資?匯豐中華投信執行副總孫煌正認為,定時定額建議尋找「震盪向上」的投資標的,以過去經驗來看,金磚國家股市、新興市場股市,都是適合長期佈局的標的,另外,在下半年通膨可能重返的疑慮下,此時也應適度佈局資源、黃金基金。

根據Lipper統計,如果在金融海嘯發生後開始定時定額投資,統計至3月底止俄羅斯基金平均報酬率近7成,泰國基金平均48.68%、印度基金平均46.96%,都是績效名列前茅的基金類型。

匯豐環球投資管理(香港)投資長高禮行(Leon Goldfeld)表示,雖然市場干擾因素似乎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如經濟數據未達預期、許多國家貨幣緊縮政策提早出籠,新興市場股市上半年呈現盤整的機率頗高,但下半年可望重啟上漲動能,建議投資人可把握震盪期間逢低扣款。

匯豐俄羅斯基金經理人道格拉斯.海佛爾表示,俄羅斯股市自去年低點以來已經上漲逾200%,反彈幅度相當驚人,不過跟金融海嘯前的高點相比,至今收復幅度僅六成左右,未來發展空間仍相當大,若分別就評價面與獲利能力來看,目前俄羅斯12個月預期本益比尚低於過去歷史平均,股票評價相對便宜。

【2010/04/16 聯合晚報】

壽險業不敢面對的真相

【經濟日報╱周國端】

美國前副總統高爾所編製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喚起世人對全球暖化危機的重視。近年來會計制度的改變使得壽險業經歷類似「暖化」的過程,無論是34號公報或是將推行的IFRS 4 Phase II,帶來的變革造成壽險業淨值受市場環境變動所左右,使業者傾向短線投資操作。此又加重金融市場的波動,形成惡性循環,有悖壽險業長期穩健經營的原則,甚至引發業者經營上的困難,就像地球暖化使北極熊一樣處於生死存亡之秋。

為解會計制度變遷為台灣壽險業帶來的「暖化效應」,以下將分別探討34號公報實施後的影響、IFRS 4 Phase II可能帶來的衝擊,以及當前壽險業經營生態的轉變:

一、34號公報的實施使淨值波動幅度變大,壽險業者的投資操作由最大化公司長期價值趨向平滑會計數的變動,大幅提高營運成本

實施34號公報為了讓企業的金融資產充分反映應有的公平價值(Fair value),故規定金融資產須以市價進行評價(Mark to Market)。以市價衡量的結果,使得金融市場的波動對當期損益產生大幅影響,尤其對於高度財務槓桿的壽險業而言,一旦股市、匯市、利率出現短期震盪,將使得淨值出現嚴重波動。彌補評價損失造成的淨值下滑,業者不得不短線操作而非長線布局的投資原則,並額外付出龐大的費用,其中負擔最大的即是為了平滑短期市場波動而產生的外匯避險成本。壽險業者由最大化公司長期價值的操作,轉而為了因應會計制度而採取種種策略變革,違背其長期經營規劃的目標,也喪失促進經濟社會穩定的功能。

在34號公報的制度下,引起壽險業淨值波動變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兩點:
1、以市價評價使損益波動受市場影響而加劇
實施34號公報前,金融資產以成本法或成本與市價孰低法作為衡量基礎,34號公報的實施引進了公平價值會計觀念,只要是需以公平價值續後評價之金融商品,市值的漲跌皆須依持有目的分別認列至當期損益或股東權益調整項目,故使損益波動較以往加劇。

2、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匯率變動損益反映於損益表
34號公報實施前並未完整規範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入帳方式,故多為表外交易。現行34號公報明確規範除採避險會計之衍生性金融商品外,衍生性金融商品之匯兌變動損益均需認列為當期損益,惟市場上少有避險工具能與壽險業長期投資相配合,在難以符合適用避險會計之條件下,當匯市震盪劇烈時,外匯衍生性金融商品的評價變動便加重損益波動。
壽險業的淨值在34號公報實施前,除2003年因台股大漲29.66%使得保留盈餘、股東權益大幅成長外,2004~2005年淨值波動主要來自股本增資,波動幅度也較為緩和。
2006年34號公報實施後,當年壽險業淨值大幅成長86.01%;2008年因金融市場波動劇烈使保留盈餘、股東權益其他項目大幅虧損,若非當年度增資1,300多億元,壽險業淨值將僅剩下900多億元。2009年隨著金融市場的反彈,金融資產評價回升,淨值成長近一倍至4,351億元。

二、IFRS 4 Phase II實施後,負債面亦須以公平價值衡量,可能造成淨值劇烈波動,在景氣好時大好、景氣差時大壞

為達到資產負債管理的一致性,尚未定案的IFRS 4 Phase II規定負債面亦需以無風險利率評價,以確保業者的清償能力。若從景氣循環與利率走勢的關係來看,壽險業淨值可能因外在環境的變化而大好大壞,財務體質不易保持穩定。

當景氣不佳時,央行降息以刺激經濟成長,市場利率走低,壽險業的負債(準備金)評價現值因利率走低而增加,當期須增提準備金,另一方面,股市因景氣不佳而下挫,壽險業金融資產價值縮水,當期有評價損失,在負債面與資產面雙重壓力下,整體淨值過度低估,股東有增資壓力;反之,當景氣上揚,利率走升使得負債面現值下降,金融資產價格走高,壽險業淨值可能大幅成長,使股東面臨發放股利的壓力,不易在景氣好時儲糧以備寒冬。如此循環之下,不僅在大環境不佳時加重壽險業的壓力,大環境好時也讓淨值顯得過度樂觀,淨值因市場環境而大幅波動,不利業者進行長期而穩健的資本管理。

三、會計制度的變遷迫使壽險業者在低利環境下以短線操作來增加獲利,也改變保戶與通路的需求,影響台灣壽險業的經營生態
1、壽險業由長年期商品轉而銷售短年期商品:
低利環境下,會計制度的變革迫使壽險業者增提鉅額準備金,導致其獲利能力惡化,長年期保險商品也因訂價居高不下難以銷售,促使壽險業者將銷售重心轉往短年期保險商品,造成台灣壽險業者銷售模式丕變,不符合社會對於保險提供長期保障功能的期待。
萬能壽險、利變年金商品的初年度保費占比呈現逐年攀升的趨勢,今年前兩個月該類商品占比甚至已高達50%!
(1) 低利環境下,保戶與銀行通路對短年期商品需求興起:2000年以來,預定利率隨著市場利率在低檔徘徊,昂貴的保費削減保戶購買長年期商品的意願;另一方面,民眾開始注意到利率稍高之萬能壽險、利變年金,加以銀行通路為增加手續費收入,對萬能壽險、利變年金等可替代定存的短年期保險商品需求逐漸興起。
(2) 為避免增加負債面壓力同時迎合保戶與通路需求,壽險業者力推短年期商品:壽險業的利差損問題因低利環境而難見改善,尤其眼見IFRS 4 Phase II的實施勢在必行下,為避免因保單年期較長、利率風險較大而加重準備金增提壓力,業者銷售長年期商品的意願已大不如前,遂轉而推行市場需求日益升高的短年期商品。

2、壽險業經營可能產生流動性問題,成為金融市場的不穩定因子
壽險業銷售短年期商品的量體不斷攀升,未來可能面臨像銀行以短支長的流動性問題,此經營模式也與以吸收存款為資金來源的銀行業角色重疊,不僅與壽險業長期穩健經營的原則背道而馳,也失去壽險業應以長期資金促進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功能。

北極熊在不斷消融的冰山邊緣徘徊的圖像迫使人們正視不願面對的真相時,台灣的壽險業也像北極熊一樣急待援助。唯有將壽險業不敢面對的真相揭露出來,才有可能喚醒有關當局的重視,進而積極地與業者共同尋求解決之道,讓壽險業發揮應有的社會功能。
(作者是宏泰人壽董事長)

【2010/05/03 經濟日報】

印鈔票救急 恐釀更大危機

【文/林麗美】

上回銀行破產 下回連政府也撐不住了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各國不按牌理出牌,印鈔票、撒銀子至今已1年多了,再不趕快恢復金融秩序,副作用就要一一出現了。

一年多前,金融海嘯席捲全球,各國政府不避諱印鈔票、撒銀子,扮演「英雄」救美的角色,拿納稅人的錢為銀行填補黑洞,祭出各種財政工具救經濟,將闖大禍的銀行硬是撐住。美女是被救了起來,只是英雄氣短,沉積舊疾恐怕併發。下一波經濟危機,可能是由國家引爆,而不是銀行。

歐盟國家 連出狀況
希臘在歐盟政府的鉅額補貼下,風風光光扮了一場奧運會,持火炬的獵神、長衫飄逸的女神,重現雅典古城。只是,奧運會並沒有帶來財富,希臘財務自此挖東牆、補西牆,去年底終於引爆財務危機,希臘的天空不再那麼藍。投資市場深恐希臘無力償債,歐盟又不肯出手援救,今年初全球股市、債市全倒,歐元貶值。歐盟國家中,比希臘好不到那裡去的國家,還有一大串,最令人擔心的是西班牙、愛爾蘭、萄葡牙。投資市場很無情,只要一被點名,銀行立刻收傘,國家公債乏人問津,如此一來,可能逼得這些國家,即使已身陷不景氣的泥淖,還不得不增稅、或大幅刪減預算,經濟回天乏術。這是歐盟成立以來,所面臨的最大考驗。

投資人擔心的還不僅於此,各國政府的政策開始改變,都將為市場帶來巨大的改變。今年1月,中國為了防止通貨膨脹與資產泡沫化,下令金融機構開始緊縮銀根,調升銀行儲備金。印度央行也採取同樣行動緊縮;巴西政府則宣布停止非常時期所祭出的一切經濟刺激工具。富國如美國央行,也計畫將當時撒出去的緊急援助金,逐步收回。顯示金融海嘯時全球政府所採取的「量化性寬鬆」政策,已接近尾聲。各國政府所採取的一小步,都足以造成投資市場的大震撼。過去一、兩個月,全球股市都是呈現疲弱不振的格局,期貨價格上下震盪,就是因為害怕這種政策性的不確定風險增高。摩根全球股價指數2月中時下跌10%,市場一片愁雲慘霧,深恐各國政府太快引發退場機制,使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

政府入不敷出 成高風險國家
從過去的歷史經驗看,大部分國家財政遭受重大挑戰,面臨破產危機時的解決方案,不外是明的、或暗的透過通貨膨脹、或貨幣貶值,讓國家債務蒸發掉。哪些國家有潛力發生財務危機?首先,國家負債占國內生產毛額(GDP)比率太高的;再來是經濟成長所得,趕不上公債利息負擔的;最後是政府預算在未計利息前,收支是太高赤字的?這其實是簡單的算術,負債太多,入不敷出,利息負擔沉重,如果屋漏偏逢連夜雨,經濟又不景氣,國家財務危機風險就愈高。公債的利息負擔,如超過經濟成長率,債務不斷增加,吃掉經濟的成長,除非政府真能做到節衣縮食,從預算的剩餘中拿來付利息、或還錢,所以負債愈多的國家,政府的褲帶就要勒得愈緊。雖然不是每個有赤字的國家,就表示有風險,但是這類國家在開支上,必須更加節制,直到將經濟成長帶上至少中度成長以上,未來才有採取寬鬆政策的空間。

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提供3個「國家風險」的觀察指標:
首先,看經濟復甦的力道是否夠強勁,一個國家經濟的復甦,是靠政府不斷印鈔票,強力投入的經濟刺激方案帶動出來的?還是真正源自經濟的成長?

第二,主權債務的風險規模有多大。例如希臘的財務危機,純粹是一個國家的財務問題?但如果牽涉到投資人對其償債能力的信心,就會牽連到其他相關國家或地區?

最後是,全球央行與財政部長的退場機制與手法,是否得當?也就是說,如果全球央行的退場機制,時機不對,或方法不正確,很可能讓全球經濟陷入二次衰退。這也是為什麼市場密切注意各國政策動態的原因。

為希臘解危 避免被拖下水
各國經濟復甦的情況,都不相同,目前看起來是新興國家情況較好,產能利用率較高,以帶動內需市場的成長,來彌補全球市場的萎縮,像印度與巴西,看來是已擺脫不景氣的陰影。中國在中央的主導下,開始陸續收銀根。不過目前的跡象顯示,新興國家應不會採取太快、太急或太緊的緊縮政策。而另一個世界的有錢國家,就沒有那麼幸運了,經濟成長緩慢,內需市場缺乏動能,像美國,最近經濟雖然有點漸入佳境,上個月跌破萬點的股市,最近也稍有反彈,但去年第4季經濟年增率跳躍到5.7%,但多數是廠商回補庫存所反映出來的力道,企業還是繼續在裁減人員,房屋市場仍然欲振乏力。民眾口袋仍緊縮,消費者支出數字不見上升;產能利用率仍低,企業不敢大膽投資。這些指標都明顯指出,美國經濟距離復甦仍很遙遠。

在金融風暴尚未發生前,經濟成長就已陷遲緩的歐洲,以及面臨「失落的20年」的日本,情況也都不樂觀。日本雖然仍是全球排名第3的經濟大國,但是舉債10兆日圓,公共債務逼近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倍,常被調侃和已形同破產沒有兩樣的「辛巴威」相去不遠,辛巴威的債務是占GDP的300%以上。日本有陷入通貨緊縮的風險,只可能採取更寬鬆的貨幣政策,不會跟著其他亞洲國家退場。歐盟國家經濟也沒有明顯的成長契機,各國領袖最近的當務之急,是趕快為希臘的財務危機,找到一個好的、有共識的解決方案,不能讓歐盟這艘方舟被拖下水。

為了搶救金融海嘯後的經濟,各國不按牌理出牌,印鈔票、撒銀子至今已1年多了,再不趕快恢復金融秩序,副作用就要一一出現了。中國大陸房地產熱已燒到火紅的地步,再不啟動經濟刺激方案的「退場機制」,等到通貨膨脹、泡沫齊飛的時候,就來不及了。各國條件不一,退場的程度與時機也不相同,新興國家的經濟復甦較強,前面提過的中國與印度、巴西,都逐漸退場。但經濟學家認為,遭受金融海嘯重創的富國,經濟仍然脆弱,現在談退場,言之過早。美國在30年代的經濟大蕭條、日本在經濟失落的第一個10年時(1997),在經濟還沒有完全站穩,就採取緊縮措施,讓日本經濟再次衰退,又度過另一個失落的10年,至今無法回春。

政策危機 恐隨時引爆
綜觀目前各國的情況,經濟學家認為,受金融海嘯衝擊較嚴重的富國,雖然有共識不能太快退場,但是卻也沒有提出較高明、可靠的中期財政政策,例如,提高退休年齡、或是一些未來財政的改善方法。為了避免重蹈日本長期「高負債」、「低成長」的覆轍,應設法提高生產力、鼓勵投資、培養競爭力。自由派的學者認為,加強自由貿易、或積極控制政府預算,比消極採取保護主義、或是增稅加重人民負擔、或者病急亂投醫,會來得有效。

總之,全球度過一場嚴重的金融危機,銀行已開始進入休養生息的階級;而今日的危機,將來自令人猜不透、摸不著的「政策危機」,各國政府應該儘量降低這種不確定因素,才能帶來強勁的經濟成長。

Taiwan News國際財經&文化月刊》4月號 第396期

匯損拖累 壽險Q1慘虧134億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台股3月從7,436點攻上7,920點,上漲6%,但壽險公司卻受到新台幣升值的影響,虧損壓力大增,今年首季,30家壽險公司中,僅有10家帳上有獲利,造成首季整體壽險公司是虧損134億元,幾乎重演97年上半年的「慘案」。

所幸台股首季表現還比97年時好,壽險公司帳上未出現大量的未實現虧損,所以淨值仍維持在4,080億元左右,但已較去年底減少280億元。

首季獲利最佳的壽險公司是富邦人壽,稅後獲利27億元以上。壽險業者表示,富邦人壽首季實現部分台股獲利,獲利目前遙遙領先其他壽險公司,獲利第二名的公司則是中國人壽的6.03億元,第三名為台銀人壽的3.13億元。

3月底,壽險公司中淨值最高的就是南山人壽,有1,371億元,其中有718億元是帳上的未實現獲利;其次是國泰人壽的1,028億元;第三名則是富邦人壽的942億元,富邦人壽帳上也還有260億元左右的未實現獲利。

壽險業者表示,今年投資操作比去年更難,去年投資台股幾乎是「閉著眼睛都賺錢」,但今年台股行情已在高點,10年期公債才在1.5%左右,又要面臨新台幣可能挑戰31元大關,因此今年對壽險業者來說,壓力極大。

目前壽險業者就希望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RBC可認列不動產增值金額等措施能早日過關,才能在財務操作上有更大的彈性。

2010-05-03 工商時報

壽險資金現金部位 創新高

【記者彭禎伶/台北報導】

圖為壽險業首季現金變化。

壽險資金無處去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據了解,壽險業銀行存款部位3月底已近7,500億元,創下歷史新高水位,前5大壽險公司首季增加1,120億元左右的現金,若以利變年金宣告利率1.17%,與大額存款利率0.2%來看,壽險業的現金存款部位,1年就要損失70多億元的利息。

壽險業保費快速成長,尤其是銀行端貢獻近7成的情況下,銀行定存族快速流向壽險公司,但國內投資工具不足,壽險業只能往公債、公司債、金融債及國外投資方面,去化資金,股市因已在高點,壽險業目前站在賣方較多,先實現獲利,等待低點進場時機。

國泰、富邦、新光、南山、中國這5大壽險公司,首季保費都有顯著成長,但現金部位也跟著水長船高,國壽帳上光銀行存款已達3,280億元左右,比去年底增加727億元,如果再加上定存單、短票等類現金部位,國壽現金部位可能逼近5,000億元,是歷史新高水位,因此國壽今年希望申請提高海外投資上限到45%,去化資金。

富邦人壽現金部位亦大量成長,首季已增加200億元以上,逼近600億元;南山人壽首季也增加136億元的現金存款,同樣也逼近600億元大關。

新光人壽首季現金增加54億元,來到530億元左右,中壽則是只有3月現金部位增加,存款目前算是5大壽險公司中最低,僅逼近60億元。

現金部位算是壽險公司流動準備,但因存在銀行屬大額存款,利率極低,通常只有0.2%甚至更低,若以利變年金宣告利率1.17%來看,壽險公司收進保戶的錢,若無法找到更高的報酬率,只存在銀行,則一年就要損失0.97%的利息,100億元就損失9,700萬元,7,000多億就是70多億元的利息損失。
所以壽險業今年急著尋找海外高獲利工具,今年首季壽險業海外投資加碼1,200億元左右,已逼近3.1兆元的大關,也不斷創下歷史新高紀錄。

2010-05-03 工商時報

癌險保單 「醫院」藏玄機

【記者/邱金蘭】

投保醫療險、癌症險的保戶,就醫時最好留意投保的保單條款中,有無規定「醫院」範圍;尤其是癌症險更須注意,以免保險公司不理賠。

阿美96年投保一張終身壽險,並附加防癌終身險、平安保險等附約,阿美97年間多次因癌症到和信治癌中心醫院住院,接受化療;後來又因卵巢癌,分別到住家附近的兩家診所治療,98年再住進彰化基督教醫院。

阿美出院後,向保險公司申請癌症門診醫療保險金,保險公司只給付和信治癌中心醫院及彰化基督教醫院的醫療保險金,另外兩家診所因非保單條款中約定的「醫院」,因此保險公司對這兩家診所的門診不願給付。

阿美的先生不服,向保險事業發展中心申訴,認為阿美已在和信醫院做了多次手術、化療,後來因體力不支,才在住家附近的診所治療,保險公司卻以「醫院」與「診所」的差別而拒賠,實在不合理。

保險公司則主張,保險公司收取保費有一定的計算基礎,計算公式及契約條款是送主管機關核備才出單,且依防癌終身健康保險附約條款第2條,所稱的「醫院」是指具有診斷及治療癌症設備的公立醫院、教學醫院或保險公司指定醫院。

保險公司認為,阿美在兩家「診所」的門診治療,因不符保單條款約定的給付內容,為公平起見,保險公司實難給付。

保發中心調處認為,阿美在住家附近兩家診所做的門診治療,因不是條款約定的「醫院」,保險公司不負給付保險金責任,且保險公司提供的壽險要保書等均有記載,由於阿美就診的診所既然不是具有診斷及治療癌症設備的醫院,保險公司依約自然沒有給付責任。

提醒保戶注意,一般醫療險、癌症險的保單條款都會有就診醫院規定,尤其是癌症險,因一般診所沒有這方面醫療設備,指定醫院通常會比一般醫療險更嚴格。投保癌症險、醫療險的保戶,因身體不適或罹患癌症到醫院就診,要特別注意保單條款有關「醫院」的範圍規定。

經濟日報 2010/05/04

財富管理問診室系列/長期投資可以賺到錢?

【啟富達國際總經理 趙靜芬】

約近20多年前,台灣投資市場流行一句話~「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在當時那個年代,被奉為規臬,成為市場投資人心中的一本投資聖經;但隨著市場結構的改變,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全球股市在瞬息萬變下,「隨便買,隨時買,不要賣」的口號,以為「長期持有,長期投資」就可以賺到錢的論點,已被大多數人給推翻了。

作者揣摩財經前輩當時所提論點,乃因他認為投資組合中種類夠多,達二、三十種以上,就可以做到分散風險,其整體表現以及報酬率就會和大盤接近,所以「隨便買」什麼都可以;第二他認為股價短期是漲漲跌跌,但長期平均而言,股價長期趨勢是往上的,投資人只要投資後長期持有,等待其長期上漲趨勢之到來,「隨時買都可以」;第三,前輩認為「長期持有」可避免投資人經常買進賣出,其昂貴的交易成本,侵蝕了報酬率,同時可降低買錯時機的風險,因為他堅信市場是持續向上的,所以「不要賣」,長期持有就可以賺到錢。

但隨著市場結構性的改變,原先被認為只要投資組合夠多,達到風險分散,就可「隨便買」,今已不適用了,國際資金在市場上四處流竄,哪裡有價值,有錢賺,錢就往那裏流,所以分散投資組合,不全然就可以賺到錢,只是風險降低了,相對的利潤也減少了,現今應隨市場趨勢變化選擇有題材值得投資的標的,當成投資組合中的主流股,集中火力,採「資產效率化、本金極大化」的概念,以有限的資金,作有效率的規劃,如此,才可真正賺到錢。舉例而言,啟富達國際首席顧問曾在短短幾年內,將資金從500萬變成5000萬,而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作者就野人獻曝一下,提供給投資人參考,看看專業人士是如何創造財富的。

西元2000年開始,市場結構改變,新興市場國家崛起,2003年景氣慢慢復甦,全球利率水準最低,市場熱錢最多,於是相關原物料市場興起,首席顧問當時就選擇東歐當成其投資主流,資金投入500萬,獲利60%,本利和共800萬即獲利了結;轉投資至號稱美國後花園的拉丁美洲(拉丁美洲-盛產原物料)800萬資金,獲利60%,本利和共1280;之後再投資黃金,獲利60%;最後再投資下一個主流市場-中國,目前累積資金已達5000萬以上(圖表列示)。



從上述啟富達國際首席顧問的案例而言,絕不是隨便買,就可達財富倍增的,而是因為首席顧問知道國際金融趨勢脈動及景氣、節氣變化影響,然後資產效率化,選出主流本金極大化,才可產生出的結果。

財經前輩所提的觀念,因時局轉變,隨著科技網路泡沫、經濟衰退、股市崩盤,當初依循此觀念投資的投資人,現在大多都成為股市腰斬再腰斬下的犧牲品,因為2000年科技網路泡沫化,那斯達克指數(NASDAQ)從5300點跌下來,腰斬再腰斬,經過這幾年多頭行情,也不過回到2600點;日本在1989年因日元升值,造成日股大漲至39,000點後因泡沫經濟,股市回跌到8000點,也經歷前一波數年的多頭,指數也只回升至16000點左右,所以,長期投資,並不是投資之後就不聞不問,等著時間拉長就可以獲利的。長期投資必須慎選投資標的和進場時間,掌握國際金融趨勢脈動及變化,隨時調整投資工具、投資地區、投資策略,方可創造出財富,並且守住財富。

啟富達國際 2010/01/29

美4月復甦力道 6年來最強勁

【記者吳慧珍、王曉伯/綜合外電報導】


ISM製造業指數達60.4,連續9個月站上50點,3月消費者支出成長也高於預期。
美國經濟復甦益趨強勁,4月製造業景氣正以6年來最為強勁的力道擴張,而3月消費者支出成長也在預期之上。投資大師搜巴菲特周一接受CNBC專訪時也表示,美國經濟在3、4月間成長頗強。

美國經濟復甦漸入佳境,帶動美股周一早盤勁揚,道瓊指數上揚近百點,並且帶動原本疲軟的歐洲股市反彈。美元也告走強,歐元回跌到1.33美元以下,主要是市場仍然擔心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對希臘的援助不足以解決歐洲的債務危機。

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周一公布4月製造業指數,由前月的59.6點升至60.4點,不但超過原先預期,並且是自2004年7月以來最佳表現,也是連續第9個月在50點之景氣擴張臨界點之上。專家指出,由該指標的成分指數可以看出製造業景氣呈全面擴張,僱用、生產與新訂單指數都較前月上揚,不過同時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揚,通膨指數也告揚升。

另外,根據美國商務部周一公佈的最新數據,美國3月份個人支出月增0.6%,增幅是同月個人所得漲幅的2倍,儲蓄率則降至18個月來的最低點,反映出美國民間消費力道持續增強。
據商務部指出告,由於美國勞動市場尚屬疲弱,薪資成長依然受限,3月個人所得僅較前月成長0.3%,不過優於2月的0.1%月增幅。
相較之下,3月個人消費支出的漲幅就可觀得多,比前月多出0.6%,應是受到政府積極振興經濟的帶動。
商務部同時將2月份的個人所得和個人消費支出,分別從零成長和月增0.3%,上修為月增0.1%和月增0.5%。

受到個人所得成長滯緩的影響,美國3月份的儲蓄率從前月的3.0%下降到2.7%,為2008年9月以來的最低水準,儲蓄總額僅3,039億美元。至於排除食物和能源價格不計的核心個人消費支出物價指數,3月份月增0.1%,較去年同期上揚1.3%。該指數向為美國聯準會觀察通膨的重要指標之一。
商務部也公布3月建築支出較前月增長0.2%,遠優於華爾街原先所預測的減少0.5%,顯示房市與建築活動復甦腳步加快。

2010-05-04 工商時報

政府基金護盤 年線當防線

【經濟日報╱記者呂淑美、魏興中/台北報導】

受到美股前一天盤中重挫近千點利空衝擊,台股昨(7)日開盤跳空大跌,盤中一度摜破年線,政府基金隨即進場點火拉抬台積電、宏碁、中鋼等大型權值股,指數終場小跌12點,收在7,567點,順利收復年線,強烈宣示穩定台股的企圖。

經濟日報/提供

經濟日報/提供

由於今年以來陸股重挫,美股近日急殺,頗有補跌意味。法人指出,國際股市仍是主導台股波動主因,短線還看不出國際股市回穩跡象,不排除台股仍有回測年線可能。不過,觀察政府基金在指數殺破年線後即大舉進場護盤,判斷年線將是政府政策護盤的「最後防護線」,指數若拉回到7,200點至7,500點,則是逢低買點,建議投資操作應是「選股不選市」。

台股昨天開盤重挫,政府基金約於9時30分過後,鎖定績優權值、高殖利率股及跌深股等,據了解,四大基金買進標的主要以台塑四寶、晶圓雙雄與運輸類股為主。包括台積電、中華電、台達電、仁寶、廣達、宏碁、聯發科、中鋼、台塑、宏達電、第一金、元大金及中信金等股,成為盤面交投的熱門指標,隨即帶動市場搶短買盤湧入,指數也一路拉升至近平盤。

政府基金昨天護盤,成功讓台股拉出約180點下影線,暫時穩定人心,不過,台股昨天是收周線,出現周線連四黑;另一方面,三大法人賣壓尚未解除,據統計,三大法人昨天仍賣超128.68億元。
散戶昨天也加入殺盤行列,融資單日減少30.3億元,融資餘額跌破2,600億元,來到2,585億元,空頭也順勢回補,融券減少1.94萬張,融券張數餘額來到28.15萬張。
亞洲股市教父胡立陽對於台股短線看法較保守,他對於政府基金昨天在跌破年線進場護盤,強調政府基金不宜插手,讓股價自然落底後,才有強勁的反彈力道。

胡立陽認為,台股到7,200點就是好的買進區域;另外上證綜合指數要到2,600點以下、港股1.8萬點以下、美股9,500點以下,才是好買點。至於這波國際股市拉回,主因就是漲多一定要拉回,希臘事件只是拉回的藉口。

技術分析大師杜金龍表示,短線台股反彈將面臨7,842點頸線壓力,因上檔套牢壓力不輕,未來還是有可能回測年線,若再度回測年線台股可能會加速趕底,不排除回測7,080點以下。

富邦證券總經理程明乾指出,台股短線雖可能有「破底穿頭」的疑慮,但從昨天很多股票從跌停或低檔,率先拉升翻紅甚至拉上漲停來看,好的股票不會跟隨大盤破底,一旦台股反彈,這些股票未來有機會領先台股創新高。

【2010/05/08 經濟日報】

希臘危機不會蔓延全球

【王曉伯整理】

希臘主權債信危機蔓延引發全球投資人恐慌,市場大亂,美股道瓊指數週四甚至一度狂洩近千點。不過華爾街日報週五在其社論中指出,希臘危機蔓延不致重演2008年的全球金融風暴。

華爾街日報指出,週四美股瀕死狂洩的原因眾說紛紜,包括擔心希臘危機蔓延、花旗賣單錯置、金融改革法案在國會觸礁,或是電腦程式賣盤湧出。如果有任何不當交易,主管單位元一定會告訴公眾,因此本篇社論聚焦於希臘危機蔓延的風險上。

社論指出,希臘經濟確實是一場災難,而歐盟與國際貨幣基金(IMF)的紓困方案也難以促進希臘成功解決債務問題。但是沒有理由相信,一個僅佔歐盟經濟2%的國家發生主權問題,就會把全球拖入另一場危機與衰退之中。

目前全球銀行系統體質已較兩年前健全許多,尤其是美國銀行業的資產負債表已大為改善。對於希臘與其他面臨問題的歐洲國家,曝險部位最高的是德國與法國銀行。
如果他們因不良的主權債券過多而必須加強資本體質,也是德國與法國納稅人的事情,這要比拿他們的錢去補貼希臘公務員的退休金好多了。

希臘危機蔓延確實會造成全絿金融混亂,因為投資人會逃離歐元,而到美元、美國公債與黃金這兒來避險。希臘的紓困行動嚴重拖延,已使得歐元做為儲存價值的貨幣系統以及其所代表的財政紀律的信譽大減。不過全球現在所需要的是更多的信心,不是逃離歐元的避險行動。

投資人也擔心歐洲再度陷入衰退所造成的傷害,但是全球經濟已較2008年時強健許多。巴西、中國與印度等新興經濟體已帶領全球走出衰退,而美國經濟復甦腳步也已持續3季之久。歐洲經濟二次衰退確實會造成衝擊,但是不致引發2008年9月的災難重演。

同時,資金湧進美元資金使得美國聯準會(Fed)有機會延後緊縮貨幣政策的時間表。隨著世人對美元的需求增加,聯準會必須配合需求以避免歐元進一步重挫以及隨之而來的通貨緊縮風險。這意味未來通膨將會增溫,也解釋了近來金價為何在美元上漲的情況下還繼續揚升。

毫無疑問,希臘危機代表全球新凱因斯主義的無限制支出已告結束,而投資人看空歐洲是因為他們擔心政治人物會繼續毫無限制地舉債支出。有鑑於此,若是缺少減稅的措施,美國最好的振興方案就是沒有振興方案。

2010-05-08 工商時報

正確投資比拼命工作重要

台灣房屋首席總經理彭培業

最近許多國外的利空消息紛至,讓許多投資人樂不起來,我們不管是投資理財或是努力工作,最後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擁有一個自在的人生,許多人渴望樂活,但是又因為財務負擔太重而不能享受,所以我們直覺的第一個想法就是,拚命工作,以賺取更多的金錢。
想要累積財富,『正確投資』比『拚命工作』來得快,來得輕鬆,來得樂活。

即使年薪百萬,你是拿犧牲假期去換,拿睡眠不足去換,拿拚命加班去換,這些都是拿健康去換,這樣來算,扣掉維持健康的成本,你一年真正存了多少錢?
親愛的朋友,累積財富,才能輕鬆樂活。而想要累積財富,『正確投資』,絕對比『拚命工作』重要。

美林證券在二○○六年公布了一份亞洲區財富報告,裡面可以分析出兩個很有趣的現象;第一,台灣富豪(平均每人財富新台幣一億元)的比率低於新加坡、香港和日本;第二,台灣富豪的投資方式與一般家戶單位幾乎完全不同。

首先,台灣一般家戶單位的投資非常兩極化,42%是定存,31%是股票;這與台灣富豪多元化的投資管道(結構型商品、避險基金、外匯、貴金屬、私募股權基金等)大相逕庭;這表示,有錢人跟你想的不一樣,他們明白正確投資會比拚命工作帶來更大的收益;這就是為什麼台灣有五萬九千人資產上億,而其他人還在三貸同堂的原因。

另外,新加坡、香港、日本的富豪比例均高於台灣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發展成熟的不動產市場,以及這些富豪對於市場遊戲規則的熟稔。
已經漲了三成,台灣的房地產市場還有沒有獲利空間?
我要告訴你,答案是肯定的。

數以百計的採訪、演講、談話節目,我最常被問到的問題就是:『彭總,到底哪裡可以買?』打開電視、報章雜誌、Yahoo!房地產,好像處處有機會,區區可投資,許多朋友上網做了功課,反而愈做愈迷惑,因為好像從南到北,從鳳山到陽明山,從小港到南港,每個地區好像都有題材,每個建案似乎都有漲幅,每個買點都是後勢凌厲,反而不知道該怎麼選擇。

綜觀我投入房地產市場二十年,成交超過五萬個案子,經驗累積出一個心得:只要觀念正確,時時都有賺錢的機會;只要觀念正確,處處都有看漲的空間,箇中巧妙只在兩個字──『觀念』而已。

「正確投資』比『拚命工作』重要。我希望可以讓每一位朋友都得到正確的觀念,早點開始聰明投資,輕鬆樂活。

亞洲國家基金 最會賺分享

【經濟日報╱記者白又仁/台北報導】


影響全球資金動向的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最新權重調整出爐,亞洲市場成最大贏家,權重調高幅度達1.79%。

亞資產管理業者表示,由於亞洲經濟體質全球最佳,內需動能又強,隨權重再調升,亞洲各主要市場仍將是資金的最愛。

Lipper統計,今年以來主要區域與單一國家基金績效前十名,有八類基金都是亞洲國家,其中,印尼、菲律賓、泰國及馬來西亞等東協單一國家基金,今年來漲幅逾8%表現最悍,日本中小型也有7%。

群益投信海外投資長葉書弘表示,雖然陸股受政策調控衝擊表現較弱勢,但東南亞國家今年來因「東協加一」正式上路,加也沒有政策退出風險,受惠內需市場及區域內貿易效益持續發酵,尤其東南亞國家仍屬年輕型經濟體,包含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尼等國家持續推出提振經濟計畫,在基本面支撐下,面對全球金融市場震盪仍將相對強勢。

滙豐新鑽動力基金經理人賴安庭表示,經過此次調升,MSCI全球新興市場仍以亞洲比重最高,其中,陸股占18.3%、南韓13.8%,台股11.13%,陸股仍是MSCI全球新興市場指數中,權重最高的單一市場,其次為巴西、南韓,台股權重排名第四,排名變化不大。

賴安庭認為,從MSCI新興市場指數的權重來看,印證亞股仍是引領全球經濟成長的火車頭,預期明年仍將如此,由於亞洲GDP預估值持續樂觀,無論從經濟成長及股票評價的角度來看,亞洲依然是投資首選。

陸股4月中以來因一連串房貸調控措施打壓,使得上海綜合指數跌至近一年新低。

葉書弘分析,陸股表現雖仍受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但相對看好民生消費市場,由於4月中國零售銷售較去年同期成長18.5%,顯示內需市場未受政策影響,且後續房價若下跌將提升民眾可支配所得及內需市場成長空間。

【2010/05/13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