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8日 星期二

20年風水輪流轉

歷史新聞/社論》20年風水輪流轉




【聯合新聞網╱社論】 2010.05.18 05:49 am
編按:本新聞原刊──【2008-05-17/經濟日報/A2版/財經要聞】

日前瑞士洛桑管理學院(IMD)發布2008年世界競爭力年鑑,台灣從去年的全球第18名回升到13名,並且重新排在中國大陸之前;中國大陸去年排名第15,今年居第17位;而南韓近年來都在30名上下徘徊,今年從去年的29退到31。

在四大類指標中,台灣的名次三進一退。政府效能從20名進步到16名,其中財政政策仍維持在全球第三的好名次,其他包括簡化企業申請流程、建構智慧財產權法令等亦獲得改善;企業效能從17名進到第十名;去年評比受到前一年力霸金融風暴拖累,今年金融相關競爭力稍為提升,但排名仍是全球後段班;基礎建設從21名進到17名,其中科學基礎建設由第六再挺進至第四,技術基礎建設由第15回到正常的第五,想是去年有關「行動電話成本」過高的誤解,已獲致釐清。在四大指標中經濟表現則從16名退到21名,主要仍是台灣的國際投資明顯偏低,在受評比的55個經濟體中排名44,比前一年又下滑兩名,國際貿易也下滑12名成為第28名,其中經常帳盈餘雖排名第九名,但服務貿易出口成長率卻排名第53,幾乎是墊底的名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是IMD第20年公布世界競爭力排名。1989年IMD首次公布國家競爭力排名時,日本以凌駕各國的經濟動能、產業效能以及創新,穩居第一名;但其後由於泡沫經濟的崩潰,日本花費GDP15~20%的鉅資、以長達十年的時間對金融體系紓困,經濟也停滯了十年。而如今排名第一的美國,雖然具備高度開放、韌性強、企業家精神旺、超前的創新力等條件,是日本所沒有的;但IMD亦提醒當下的美國應以日本為殷鑑,依過去20年分析國家競爭力的經驗,沒有一個國家的競爭力可以強大到免於崩潰,尤其當亂源來自金融部門。

再以冰島為例;當記者詢問去年高居第七名的冰島,今年為何卻沒有列入?編撰報告的IMD世界競爭力中心副主任羅斯雷表示,這是因為該國合作單位今年提供的資料不足。但事實上,冰島近來由於幣值大貶,由去年11月59克朗兌換1美元,急速貶至目前80克朗兌換1美元,冰島央行為了防止資金進一步流失及拉抬匯率,已將利率調升到15.5%令人咋舌的地步,眼看著就像一場小型的亞洲金融風暴前身。原因為何?當然是信用擴張所致;過去幾年間,冰島高達6萬美元的每人GDP的假象,依然得在其後付出金融危機的代價。事實上,早在2005年冰島出現進口大幅成長,導致經常帳戶貿易赤字達1620億克朗(24.3億美元),占GDP的16.3%,就應該有所警覺才對。

無獨有偶地,IMD把美國房地產借貸市場的混亂及貨幣高度波動,列為未來衝擊競爭力排名前茅的重大因素;而另一評比機構世界經濟論壇(WEF)也認為影響未來十年世界經濟運行的四大全球風險,包括系統性金融風險、糧食安全、供應鏈的脆弱性及能源供應,其中就經濟成本來看,系統性金融風險對於全球所造成的衝擊最立即也最嚴重。

說實話,之所以產生金融風險,其根源沒有例外,小從台灣雙卡風暴、大到美國次級房貸,甚至過去日本的泡沫經濟及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起因均是信用過度擴張,在經濟成長的壓力或炫麗中,疏於或故意放縱金融及貨幣的監理與管制;結果所付出的代價,少則二至三年,長則十年,整體經濟均受到傷害。未來台灣經濟政策偏向擴張與金融開放,雖可創造商機,但也伴隨著金融及貨幣風險的提升;尤其台灣金融體制在世界競爭評比者的眼光裡,總是後段班,更顯示台灣強化因應系統性金融風險能力的必要性。

【2010/05/18 聯合新聞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